王宪魁在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强调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形势 抢抓机遇
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黑龙江日报7月28日讯 27日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报告会。省长王宪魁作了专题形势报告。他强调,要清醒认识当前全省经济形势,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八大经济区”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大上产业项目;必须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项目落地的载体和平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执行力和抓落实的能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促进龙江加快振兴和崛起。
王宪魁指出,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的全面部署,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提速,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大需求”同步拉动,“四个比重”提高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一些先行指标出现可喜变化。上半年,全省GDP达到5067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18.8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28.2亿元,同比增长29.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46.5亿元,同比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6%和22.5%。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建筑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8.8%和46.2%,这些指标,都真实地显现出我省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走势,体现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王宪魁指出,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制约因素较多的大环境下,克服困难,逆势而上,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走科学发展之路,认真贯彻省委“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十大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一以贯之地抓落实,使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运行质量同步提升,赢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王宪魁强调,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家政策看,国家继续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扶持政策等,都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我省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从生产要素集聚看,产业转移已由“东西区位转移”,转变为“南北要素转移”,港澳、发达省区的“南资本”与我省及俄罗斯的“北资源”形成有效对接,“南资北上”趋势明显,为我们提供了承接转移的机遇。从发展态势看,我省已经进入了潜力释放期,开始呈现加快发展之势。主要表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实力迅速转化和释放,带动了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附加值;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大规模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发展的硬环境大大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不利因素看,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上的不够,特别是产业项目投资少,项目储备不足,产业发展慢,内生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对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大;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油经济“一柱擎天”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服务业总量不大、层次不高,传统服务业占比大;现代服务业不发达,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比较弱小,对经济的拉动力和支撑力不够强;运用市场机制抓经济的意识不强,缺乏特别能抓商机、特别能应对市场挑战和竞争的本领。要审时度势,化不利为有利,牢牢把握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龙江发展。
关于下半年全省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王宪魁提出了具体意见。
要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战略的落实。抓好“八大经济区”的推进落实,必须抓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要打造大产业园区,建设大项目。今年先从打造省市共建的9个重点园区入手,以此承接大项目、好项目。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要围绕煤化工,多上龙头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要突出“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加快境内外园区建设,争取有新的突破。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松嫩平原围绕肇东、三江平原围绕富锦,建设两个高端的绿色食品基地。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区,要集中打造好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和大庆新兴产业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的思路,抓好铁力工业园区和大兴安岭林业食品园区。这些载体搭建好了,“八大经济区”建设就有了强力支撑和发展动力,就会促进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升。今后,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考核各地经济发展的成效,要看“五个比重”和“五个指标”,“五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五个指标”,即:工业用电量、建筑营业税、地方财政收入、货运量、工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数量。
要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抓经济,既要优化和提升存量,又要扩大和增加增量,这是龙江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做优存量,就是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通过改革增添活力;加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向大企业重组和大集团建设上调,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和控制力的大企业集群;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一批有成长性、当前和未来有市场占有率的高、精、尖知名品牌和知名产品。做大增量,就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项目同步发展。依托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增量的重点来抓,引导和鼓励全民创业,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等实际问题,通过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和质量,逐步使其成为龙江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增量。
要把大产业、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抓手。产业项目是发展的引擎、是增加税源、增加财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快产业发展是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然,们只是在为外省“打工”,我们的资源不断为别人调结构、做贡献,自己结构却没有得到优化,效益得不到提高,传统的经济结构就不能改变,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上大产业、大项目,才能充分释放潜力,把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展大产业要建好专业大园区,通过建设园区,实现集约用地,降低政府成本,降低企业成本,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项目必须上科技水平高的龙头大项目,按照“上一个科技龙头大项目、带动一条大产业链、形成一批企业集聚”的思路,来引项目、上项目。发展壮大产业必须打造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传统产品,打造一批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大产业、上大项目必须搞好招商引资,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借力生财”、“借船出海”。按照市场需求,抓住“南资北移”的机遇,开展专项招商活动,引进更多的外部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注入我省产业发展。
既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又要把大农业做成大产业。我省农业既要做大,又要做强,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把大农业做成大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所谓做大,就是要把粮食总量做大,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打造国家可靠的“大粮仓”。要用好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调整好结构、用好科技增粮手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十二五”期间向粮食总产1500亿斤目标冲刺。所谓做强,就是要把农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既做粮食生产大省,又做粮食加工大省,打出龙江特色,叫响龙江品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改变农产品加工滞后的局面,推进“大粮仓”向“大厨房”、“大产业”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走进市场,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把更多的利润空间留给农民。大力发展花卉、蔬菜、苗木、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尽快改变“种十亩不如种一亩,种一亩不如种一分”的现象。
要构建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以水兴业、以水丽城、以水惠民的思路,加快控制性工程、大中型灌区、泵站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继续抓好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公路三年建设决战”任务,今后公路建设重点放在干支线匹配上,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向工业园区延伸、向农村延伸,向重点旅游景区延伸。加快铁路建设,围绕破解运量与运能的矛盾、货运与客运的矛盾,坚持“争政策、快在建、抢必须、重改造、多配套”的原则,争取国家多投资,加快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完善机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十二五”时期,形成以哈尔滨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为支撑,通勤机场为补充,覆盖全省主要城市、边境口岸和旅游景区的现代机场格局。
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把年初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好。当前,重点是三件事。一是保供稳价。抓好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猪肉等大宗农副产品供应,保持物价稳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二是建设保障性住房,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今年10月末开工率达到100%,年底竣工率达到40%以上,努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子、住上好房子。三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行“民生财政”,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统筹兼顾就要考虑各方面,保障重点就是财政支出先安排保民生,发展的钱尽可能到市场上去运作。建立适度的资金储备制度,严控支出,适当增加财政结余资金储备,储备资金重点用于应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补贴等方面。整合财政资金,实施科学化管理,确保财力用于保民生、干大事。
王宪魁最后说,“为政贵在行”。希望政府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龙江振兴为己任,立足本职,提高贯彻力和执行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把本领用在促进发展上。要提高行政能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搞好绩效考评,强化行政问责,奖优、治庸、罚劣。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形成一个谋事干事、奋发向上的发展氛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龙江早日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中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处室负责人共450人听取了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