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3日讯 七月下旬,正是水稻拔节孕穗之时。鹤岗市乡村公路两侧碧波万顷、稻浪滚滚,过去种植玉米、黄豆的地块如今被连片的稻田所取代。
鹤岗市地处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的缓冲区,域内水系发达。广袤的大平原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为150多万亩水田生产提供了有利保障。
旱改水新增水田百万亩
日前,记者来到绥滨县忠仁镇,一望无垠的稻田长势喜人。“今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又将是丰收年景。”陪同记者采访的绥滨县农委主任王绪胜说,绥滨县充分发挥万分之一坡降的大平原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两年新增水田60多万亩,如今已成为全省百万亩水稻基地县之一。
2010年,鹤岗市将水田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明确了“以稻治涝、以稻抗旱、以稻富民”的发展理念,提出用两年时间新增水稻种植面积百万亩,将所有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水田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重点推进旱改水工程。
“通过实施旱改水工程,全市水田种植面积已达到150多万亩,实现了水田占粮食作物总耕地面积的‘半壁江山’。去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了20亿斤大关。”鹤岗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梁贞堂如是说。
措施到位提高农民积极性
在绥滨县忠仁镇一处水稻示范区,稻田边立着的展示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展示板上图文并貌:“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生产农事日历图表”……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就可信手拈来水稻种植科技常识。
两年来,鹤岗市农委以“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为宗旨,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农户,开展水田技术指导,做到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重点突出水稻大棚育秧、水稻前氮后移优化施肥等技术,全市共培训农民3.5万人次,发放水田技术资料4.5万份。
鹤岗市连续两年出台水田发展补贴政策更让农民喜上眉梢。去年市政府拿出35万元,对完成水稻种植目标的县(区)进行奖励,今年再次决定每增加1万亩水田奖励县(区)1万元。农户新打水田井每眼补贴1000元、新建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栋补贴1000元,对购置水稻插秧机等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延长水田户贷款期限,农贷资金可跨年度使用;新发展水田户给予每亩地600元的小额贷款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开发水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没有现代的水利就没有现代的农业,实施水田开发,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梁贞堂说,为了确保水田开发的灌排需要,两年来,全市各水库累计蓄水量1914万立方米,满足了新增水田的需求;修复泵站等258座,新打机电井4590眼,清淤排灌渠道606公里;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22万栋,水稻大中棚育苗达到了95%以上。在水田机械化生产上,新购置水田作业中马力拖拉机859台,农具179台,插秧机1994台,使全市水田作业拖拉机达到1.2万台。
规模经营带动加工企业发展
绥滨县连生乡农乡村种稻大户王佳宝今年种植了600多亩水田,“原来耕地面积小,大型机械一开进地里,还没咋地,就开到别人家地头了!”王佳宝告诉记者,2009年他联合亲戚承包了近500亩连片土地种植水稻,承包期3年,建起了“家庭小农场”。由于精心耕作、科学管理,秋后一算账赚得钵满盆盈。
近年来,鹤岗市积极探索水稻规模化经营新模式,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使资金、技术、劳力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家庭小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鹤岗市农委主任庄乾义向记者介绍说,水稻规模化经营增强了防范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万亩水稻连片示范田达到22个,千亩水稻连片示范田达到132个,水稻规模生产面积超过了100万亩。
鹤岗市目前拥有水稻加工企业135家,年加工稻米能力500万吨。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工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
“我们在这里承包了12万亩水田,作为公司的有机优质大米原料基地。”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成海指着一望无垠的稻田告诉记者,这两年,通过自建基地、与农民签订种稻订单等措施,这个企业不但保障了原料供给,扩大生产规模也成为可能。
今年,鹤岗市金盛米业有限公司与萝北县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共签订18份订单,订单面积达10万亩;宏图粮油实业有限公司与江滨农场两个种植户签订有机食品生产订单,与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苇场开发区签订水稻种植订单3万亩,生产有机、无公害大米。
水稻大幅增产农民增收得实惠
“这几年种水稻可比以前种玉米、黄豆强多了,真挣钱啊!”绥滨县忠仁镇兴隆村种稻大户武殿生掐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今年种了600亩地,平均每亩收入近千元,一年收入几十万元。 “种水稻不但挣得多,而且给了这么多补贴政策。今年秋天我准备添些大型机械,明年种上1000亩!”
萝北县团结镇龙滨村红星组有土地2.25万亩,人均耕地超过45亩,全部由旱田改为水田,人均纯收入如今已超过3万元。
水田的大面积推广,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农民致富的门路更宽了。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的村主任宗学组织村民创建了大米加工厂,注册了“工农兵”品牌,每年生产大米2万多吨,增收150多万元。同时他们还组建了稻米专用塑料编织袋厂,安置劳动力80余人,年可生产塑料编织袋900吨,实现利税130余万元。
农民收入提高,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带动了餐饮、服务、流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仅去年一年,绥滨县城镇新增人口就达1.4万人,新开发的住宅楼大部分被农民买走。
水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鹤岗市粮食产量大幅增加。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同比增加6.2亿斤,达20.5亿斤,今年预计将突破25亿斤;新增加的近百万亩水田,将为农民增收6.1亿元,人均增收超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