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28日讯 资源型城市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双鸭山的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科学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作为煤城,如何找准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双鸭山在科学发展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双鸭山市创新转型理念,推进结构优化,完善产业布局,扩大项目规模,创造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双鸭山模式”。
创新思路推动转变。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到头的“火炬”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建设生态、平安、富裕、和谐双鸭山的“八字”理念,构筑了打造煤电化基地核心区、钢铁产业重点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俄绿色食品加工贸易区、北大荒风光旅游区和山水生态城“五区一城”的转型发展框架,念起“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延伸产业、加快转型、改善民生”的城市转型“二十四字经”,深入实施发展抓项目、工业抓园区、农业抓示范、三产抓市场、城建抓功能、安全抓防范、干部抓作风和社会抓和谐的“八个重点抓”,滚动推进新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和“创森引领、四城同建”等一系列符合双鸭山实际、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转型发展新思路和新做法。
优化结构加快转变。近年来,双鸭山紧紧围绕煤转电、煤转化、煤转精以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上城市转型项目,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成,为双鸭山赶超发展、长远发展增添后劲。“十一五”以来,全市新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非煤产业项目69项,总投资246.3亿元。非煤产业增加值实现66.1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56.5%,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到煤、电、钢、粮“四业并举”,再到煤、电、钢、粮、化、新能源、新建材“七业主导”的重要转变。
产业项目支撑转变。以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拉动大投资,保障大增长,推动大发展。双鸭山大上立市立县立区支柱型项目、大上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项目、大上财源型富民强市项目。“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17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项。先后引进北京建龙、国电集团、山东鲁能、中国大唐、韩国希杰、龙煤集团、中国航天、吉林亚泰、北京汉能、中国建材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12家。这些企业集团带来的大项目落地后为双鸭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双鸭山通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实现了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9年保持高增长,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和“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