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种奶牛养殖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优势产业。

巨浪牧场万寿菊成为天然色素原料基地。

龙头企业拉动克山农场十万亩马铃薯种植。

依安农场花园式小城镇一角。
黑龙江日报9月14日讯
核心提示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地域总面积2720平方公里,16万人口。所属11个农牧场位于嫩江两岸。有6个农牧场环绕在亚洲最大的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周围。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荣膺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称号。所属7个牧场拥有80多万亩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草原上生长230种中草药,种类多、储量大,成为北药开发和保健食品开发的原料基地。区域内过境江河6条,大中型水库12座,万亩以上灌区7处。
全局总播种面积206万亩,粮食总产量90万吨,全局奶牛存栏达到8万头。现有工业企业近200家,形成了“稻、玉、乳,能、机、药,肉、菜、薯”等9条产业链,着力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位于嫩江两岸的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洁净绿色的生态家园。
自2009年起,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在农垦总局“抓城、强工、带农”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成为探索垦区跨地域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先锋。
三年奋斗,一个拥有垦区西部新型城乡形态的“一场一主,一场一特”雏形开始显现,并引领齐齐哈尔管理局所属的管理(作业)区及周边乡村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年初,管理局在经济会议上“打赢三个攻坚战”的号令掷地有声。打好“城镇建设、产业兴城、结构调整”三个攻坚战,旨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突破,实现“3719”发展目标,即生产总值38.1亿元,国有企业利润7100万元,人均纯收入12850元,粮食总产量90万吨。为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打牢坚实基础。
上半年,管理局实现生产总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33.3%;第一产业增加值4.49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加66%;第三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加26%。
1
一都两城八镇规划
总揽发展提升品位
遵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投资多元、产业聚集、精品适用、管理长效”的城镇建设原则,管理局确定了“一都、两城、八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一都:即克山农场马铃薯之都;两城:即查哈阳农场北疆水稻城、富裕牧场民族特色旅游城;八镇:即繁荣种畜场、依安农场、齐齐哈尔种畜场、绿色草原牧场、巨浪牧场、泰来农场、大山种羊场、红旗种马场八个生态秀美、宜居园林城镇。目前各场调整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规划修编和详规充分发挥了每个城镇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文优势,各具特色,体现了北大荒新型城镇的特色。
三年规划一年完成建设的查哈阳稻米产业城,实施了南移西扩、东部崛起、改造旧区、建设新城的建设规划,城区规模由7平方公里扩展到13.5平方公里,人口规划达到10万人,新城分四个区:教学区、住宅区、工业园区、公益区。新城区建设已经粗具规模,查哈阳农垦城引水入城,平添城镇的灵气,水域穿过住宅区和公益区,和水上公园相连,小桥流水、绿荫如画的江南水城美景,将展现在查哈阳。
克山农场借助北大荒马铃薯产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建设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今年正在完善马铃薯工业园区建设,同时建设马铃薯服务中心,建设5.4公里长的薯都大道和两条高标准的景观绿化带,新建6万平方米的时代广场、1万平方米的书香广场和2万平方米的薯都广场,建设3600平方米的幼儿园、建设34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让克山农垦城处处彰显特色,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富裕牧场完善建设克尔克孜民族旅游城,民族团结广场、民族风情购物街、玛纳斯史诗长廊、民俗馆、黑龙岗原生态森林公园、龙珠湖、龙须沟等景区。这个黑龙江省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年年有新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今年游客超过2万人。
依安农场努力打造花园式城镇,场部地区全部实现楼房化,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花中”的生态园林式城镇目标。不断完善场区配套服务设施,吸引了齐齐哈尔市百人购房团两次到农场置业,农场与依安县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为城镇居民的就业拓宽渠道。
绿色草原牧场以奶牛经济立场,以奶牛文化建城,围绕奶牛产业、奶牛文化、奶牛循环经济利用,打造崭新的“草原奶牛城”。建设以板蓝根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板蓝根植物提取中心建成后,该场每年可增收600多万元,带动板蓝根种植业面积达2万亩。
齐齐哈尔种畜场立足“区位、交通、资源、水源”四大优势,发展“围城、围路、围水”三围经济,构筑"工业、科技、物流"三园区,打造“亦城亦乡”的生态园林城区。
巨浪牧场利用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开发温泉旅游、城镇供暖、农业开发、医疗保健和工业综合利用五大领域,逐步打造成“农垦温泉第一城”。
泰来农场地处嫩江岸边,积温高,水资源丰富,是垦区的塞北江南,城镇建设突出“山、水、园、林”四大特点,引嫩入城,打造“南湖北塔”塞北水乡生态城。
2
打造“十园九链” 加快产业兴城
管理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发展思路,今年要建设和完善10个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克山马铃薯工业园、查哈阳稻米工业园、齐齐哈尔农垦工业园、绿色草原中药工业园、繁荣玉米工业园。打造“稻、玉、乳、能、机、药,肉、菜、薯”等9条产业链。
实施优惠政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入驻园区,培育一批一流工业园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2011年全局新开工建设11个工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3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包括生物制药、风力发电、稻米加工、建材加工、沼气生产等项目。绿色草原牧场投资5000万元的生物药提取项目和投资4.8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管理局和农牧场采取了相应措施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土地、电力、技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在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对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3
经济社会同步 民生福祉优先
齐齐哈尔管理局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在新区建设中让利于民,有效解决了城镇发展“地从哪里来”、群众进城发展“钱从哪里来”的两大难题,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长久的动力和支撑。
年初以来,管理局投资2240万元,建设公办幼教场所5处11800平方米。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将在两年内完成。各农场加快建设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都被纳入总体规划,重启电影放映,建设文化公园、森林公园、灯光球场等综合娱乐活动场地。
2010年,投资1120万元,建设克山农场、繁荣种畜场、泰来农场三所场部中心医院,新增医疗服务面积6238平方米,惠及人口38996人;2011年,建设依安农场、齐齐哈尔种畜场、大山种羊场三所场部中心医院,新增医疗服务面积5313平方米,惠及人口19112人。
去年,管理局新增城镇就业2699人,劳务输出2142人,办理断保、漏保全额缴纳人员1805人,为86049名未参加医保人员参保,实现了居民医保应保尽保的预期目标。办理“五七工”、“家属工” 10553人,1833名退休人员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445名老工伤人员纳入管局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解决了农民进城和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保持了撤队并区改革的平稳。去年,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0743元,同比增长15.4%。今年,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将达12850元,同比增长19.5%。
决策者声音
在未来征程上,齐齐哈尔管理局以建设绿色管局、和谐管局、幸福管局为己任,全力打造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数,让职工群众过上有产业、有文化、有尊严的生活。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党委书记 郭仁政
齐齐哈尔管理局今年重点工作是打好城镇建设、产业兴城、结构调整“三个攻坚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规划“一带两圈三区”总体发展布局,打造“三个半壁江山”,完成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局长 杜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