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龙江县七旬老汉带领村民铺一条幸福路
2011-09-29 10:35:03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李若石 王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9日讯 9月21日,吃过晚饭,衣老汉坐在炕头卷旱烟,边卷边和老伴徐秀英商量,“村里的道儿实在没法走了,村里挺困难,咱就做出点牺牲,出钱修路,你说呢?”

  “修吧!一个坑一个包的,还经常翻车。”徐秀英答应得挺痛快。

  夜里,衣老汉没睡着觉,闭上眼睛,就想到了村里通往庄稼地的那条祸害人的路。

  龙江县杏山乡东山村距县城60公里,位于丘陵地带,是个扶贫村。因地理条件差,村里505户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绿豆,靠天吃饭。山坡地打不出井水来,遇到干旱年份,村民们只能从家往庄稼地里拉水。“远水解不了近渴”,近几年,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

  今年,老天成全人,雨水多,东山村喜获丰收。村民们开着“小四轮”去地里收庄稼,往回拉的时候却打怵。村里通往庄稼地的一条1500多延长米的砂石路成了名副其实的“坑包路”,每个坑都有四十多厘米深。装了一车的玉米棒,运回家的路上,哩哩啦啦地能甩出五六十斤。放眼望去,遍地“金黄”。

  这条路经常翻车,秋收时,一户人家每天去地里拉四趟庄稼。苞米棒从车里甩到地上,可以捡起来,绿豆洒一地就毁了,只能白白地糟蹋了。

  这条路经常翻浆,村里的孩子要上学,却出不去屋,家长只能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背着孩子走出二里多地。

  这条路让衣老汉感到,修路的事儿不能再等了。

  次日,吃过早饭,衣老汉来到村委会,对村党支书吴江、村委会主任杨再良说,“我想出钱,把村里的路修一修,我没有野心,不是党员,当村官儿也过了年龄,有的只是良心,想为老百姓办点事。”

  很快,既是兽医又兼通讯员的吴国才通过村里的大喇叭传出一条消息:“明天老衣头花钱修路,大家伙儿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

  大喇叭一响,村民们闻之振奋,东山村沸腾了。

  第二天一早,东山村史无前例的场景出现了。200多台拖拉机从各家各户开了出来,男女老少,300多名村民拿着铁锹“出工”。

  衣老汉雇了一台挖掘机,到村子东南角取砂石,男村民们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将挖掘出来的砂石料运到需要铺垫的“坑包路”上。

  村里66岁的吴德扛着铁锹来了,“人家老衣头比我岁数还大,人家都能出钱修路,我应当出份力!”

  拉绿豆翻了车,腿受了伤的孟繁兴拎着铁锹,一瘸一拐地来了,“我的腿都是被这条路害的,干不了别的,平个道儿总行吧!”

  40多岁的妇女徐海英没心思在家拾掇屋子,拿着锹,连跑带颠地也来到“工地”。

  “谁家房前屋后需要垫个道儿,吱一声,你们把料卸到家门口,钱我出!”衣老汉挺仗义,10元一车的砂石料,让村民们根据需要,运到了需要垫道的家门口。

  “工程”有序,村民们自带工具,干得热火朝天。到了中午,各回各家吃饭,饭后接着挥汗施工。

  一个个坑被填平,一个个包被铲平,24日晚,历时两天的“工程”终于完工。1500多延长米的砂石路再不怕雨天了,雨水渗到砂石下边,不会耽误走路、运庄稼。

  衣老汉名叫衣福成,73岁,有6个儿子2个女儿。衣老汉出钱修路时,其排行老七的儿子正在家里盖砖房。

  “我一分钱没给盖房的儿子出,也没和他商量修路的事儿,我想儿子会理解我的。”“工程”刚结束,衣老汉就把开挖掘机的师傅拽到家里,挖一车砂石料10元钱,500多车砂石料,衣老汉当着师傅的面,拿出5000多元积蓄给了司机师傅。老人的七儿媳妇从盖房现场赶过来,和老八媳妇做了八道菜,犒劳公公和司机师傅。鸡、鸭、鱼……菜的档次不次于年夜饭。

  衣老汉不是东山村的坐地户,他的老家在泰来县,后到东山村生活。1983年,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挺难的衣老汉响应国家号召,开荒造林,与村里签了30年的承包合同,将当时村民们看不上眼的450亩荒山承包过来。他育苗,儿子挖坑,经过衣老汉的精心培育,昔日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

  衣老汉没有生活来源,他在荒山上栽种的杨树和杏树,因为干旱,“腰”太细,卖不了多少钱。衣老汉将一些枯死的树卖掉换钱花。

  9月27日,记者来到东山村,在衣福成的三儿子家见到了这位让村里人竖起大拇指的老人。

  衣老汉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毛衣破旧,掉了颜色,腰间断了的皮带上露着线缝合的大针脚。他与老伴省吃俭用,把8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家,现在却连属于自己的住房都没有。4个儿子带着家人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如今住在三儿子的土房子里看家。

  老人不喝酒,只抽自己卷的旱烟。一生节俭,但却好善乐施。村里有个贫困户老庞,住在衣家对面。1985年的一天,老庞家的房子的西南角倒了。衣老汉透过老庞家塌了一角的房子,看到老庞和五个儿子不知所措地站在屋子里,鼻子酸了,马上出钱、出车、出力,拉土、运砖、拉椽子,雇人修缮老庞家的房子,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

  1998年,嫩江发生特大洪水,村里7户人家的房子塌了。衣老汉二话没说,给每户拉了20车椽子盖房子。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衣老汉长得不像庄稼汉,开口说话语不凡。

  “说实话,路修成这样我不满意,不理想。如果日后树卖得成功,我谁都不用,再雇人重新修。我依靠党的好政策脱了贫,生活比过去强百倍,还总受到村里、乡里、县里的表彰,获奖证书一大堆。我和家人能走到今天,要感谢乡亲们,为村里的老百姓做点贡献没啥。”

  村民王忠富说:“修路当天,村里人‘嗷嗷’地上来了,两天就把路垫平了。我没老衣头的岁数大,家里条件也挺好,老人无私奉献的举动让我自愧不如。钱不在多少,精神可嘉。”

  今年8月,经过村民选举,没有任何异议,衣老汉被推选为群众代表。

  站在村里放牛的草坡上,记者向衣老汉指向的东南方望去,看到了衣老汉承包的山林。相信在衣老汉的精心管护下,山会更绿,树会越来越茁壮。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