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5日专电 题:商家忙“吸金”勿松安全弦——哈尔滨国庆消费安全状况调查
“十一”黄金周来临,节日市场又迎来了消费“井喷”,面对人们高涨的购物热情,商家也使尽浑身解数招揽顾客。然而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国庆市场发现,部分商场隐藏着一些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专家指出,商家偏重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环境安全,折射出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位等深层次问题。
商场见闻:逃生通道堆杂物,装修污染刺鼻息
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在哈尔滨市部分商业区采访看到,各大商场、超市内人潮涌动,叫卖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各种打折、促销信息扑面而至,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就在这红火的消费热潮背后,一些人们不曾重视的安全隐患却在悄然滋生。
“这层楼装修的味儿怎么这么呛人,咱们赶紧走吧。”在哈尔滨市“百年老店”秋林公司三楼,两名年轻女子一边抱怨一边往电梯方向走去,跟在她们后面的一个俄罗斯顾客也猛吸了一下鼻子,然后和同伴小声讨论起来。
记者循着他们来的方向走去,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一处正在装修的新店面,装饰材料散发出的刺鼻味道由此蔓延开来,令一些顾客产生不适。据这里的一个装修工人介绍,他和工友已经在这儿工作两天了,商场怕白天装修干扰顾客购物,只许他们晚上施工,但是装修产生的化学味道他们控制不了,商场也无能为力。而记者此后在其他商场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在哈尔滨市著名的松雷商业大厦,记者看到这里安全通道的灯光比较昏暗,其中一个楼层的安全逃生门还被装修脚手架等杂物部分封堵,仅留下狭窄的空间供人们通行,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记者随后又来到拥有2000余个摊位的大型地下商场哈尔滨国际贸易城,这里同样人头攒动,接踵摩肩,但由于空间狭小、人流集中、通风不畅等原因,导致这里空气污浊,氧气似乎供应不足,给人一种憋闷的感觉。一位中年妇女说:“在这地方喘气有点费劲,得快点买完东西赶紧走。”
商家逐利忽视消费安全隐患
据介绍,不仅在哈尔滨,在全国其他城市商场也存在不同程度和样式的购物安全隐患。尤其每年国庆、春节等购物高峰期,一些商场往往只忙着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却忽略了。在这样的购物环境中一旦发生意外,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业内人士表示,商场消费安全隐患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商家想变换店面装潢又怕耽误营业,就采取部分装修、部分营业的方法,这令一些身体敏感的顾客产生眼睛发干、咳嗽、头昏等身体不适;一些商场想制造通透、宽敞的效果,在装修时使用没有任何区分标识的大块玻璃墙,增加了消费者撞伤事故的发生率;有的商场自动扶梯没有明显警示标识,导致孩子手、脚被夹伤;有的商场人流密集、空气污浊令特殊人群发病;更有甚者还占用防火通道摆放柜台或货品等。
“商家不仅有保证商品质量的责任,还有提供安全购物环境的义务。”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邵云凯说,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商场“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小到装修气味对人体的刺激,大到火灾隐患对生命的威胁,这些商家都必须杜绝,或者向顾客做出警示说明。
邵云凯表示,近年来,公共场所发生的火灾、踩踏等恶性事故背后经常隐藏着一些被忽视的安全隐患,而国庆黄金周里,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正是事故发生的“高危单位”,商家和顾客必须要绷紧安全消费这根弦。
专家呼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专家认为,商家因逐利而忽视消费安全隐患,实际反映出一些企业和商人社会责任的缺失,这也是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的通病。而只有把重视消费者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全程,才能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张新颖等专家认为,商家除了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外,清洁生产、诚信经营、造福员工、回报社会、营造安全及良好的消费环境等都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如果处理得当,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可以带来更高利润的,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便是很好的实例。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由莉颖表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刚刚开始,应当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理念,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和发展战略,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此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充分认识企业与社会、消费者的密切关系,把承担社会责任、服务消费者贯穿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提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由莉颖说。
对于身边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商场要加强管理,同时也需要消费者自身提高安全避险意识。邵云凯建议,人们在商场购物时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其在自动扶梯上捡拾物品,以免夹住手指;尽量不要触碰或挤压无区分、无隔断的整体玻璃幕墙,避免其断裂或倒塌带来伤害;购物时不要长时间停留在密闭商场内,注意通风换气。如发现商家占用防火通道,应及时离开并向防火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