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文化中心将于2013年竣工 打造冰城新地标
2011-10-17 09:25:5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柴宇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讯 2011年4月28日,哈尔滨文化中心项目——哈尔滨大剧院和哈尔滨职工文化艺术宫在松北区隆重奠基。据介绍,总投资10亿元的哈尔滨大剧院,依水而建,其建筑与哈尔滨文化岛定位和设计相一致。体现出北国风光大地景观的设计概念。剧院功能定位为国内一流水准,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由1527座大剧场、384座小剧场组成。大剧场可满足歌剧、芭蕾、交响乐、大型综合类演出等,小剧场可满足室内乐、话剧、戏曲、综合类演出等。

  2013年7月,当那片流淌着韵律美、流动美和自然美的建筑群——哈尔滨文化中心走进人们视野,仿佛一颗“文化明珠”闪耀在松花江北岸,那里迷漫的文化气息将被江风吹散到城市每个街巷。

  一轮“弯月”映江北,冰城“新地标”

  “文化中心”,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富有远见的提法,是市委、市政府给城市定位和功能的一个创新和亮点。

  哈尔滨是拥有“哈夏”音乐会等众多特色文化品牌的北方名都,在欧陆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是享誉全国的音乐之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以水定城,科技兴城”的“北跃”发展战略中,打造包括哈尔滨大剧院、职工文化艺术宫及综合馆三大建筑的哈尔滨文化中心。

  未来的哈尔滨文化中心位于前进堤与外贸堤改线堤防围合处,围合区域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约18.8亿元,由松北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于2011年3月15日开工建设,2013年7月竣工。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形似弯月,与太阳岛遥相呼应,将成为哈尔滨市又一新地标性建筑。

  据负责文化中心项目的建设单位——松北区建设项目管理第二办公室主任刘振波介绍,文化中心整体将打造一个原生态湿地景观公园,而哈尔滨大剧院、职工文化艺术宫及综合馆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既是文化中心的核心,又是总体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芭蕾、交响乐,一个都不能少

  2013年7月,文化中心将开门迎客。届时,歌剧、芭蕾、交响乐、室内乐、话剧、戏曲等“一个都不能少”,当你走进文化中心,被浓浓的文化氛围包裹着,你与文化共生共融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大剧院是文化中心主体建筑,依水而建,具有北国风光大地景观的特色。据刘振波主任介绍,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和剧院功能均为国内一流水准,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大剧场设1527个座席,歌剧、芭蕾、交响乐、大型综合类演出将在这里上演;而喜欢室内乐、话剧、戏曲的观众就需要去384个座位的小剧场里观看了。大剧院在建设标准上,采用高科技舞台灯光和照明系统及容纳面积大、动作多变灵活的舞台设备,使观众在观看演出时享受到良好的视听效果。

  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职工文化艺术宫,总体设计服从于松北区整体规划,既突出了文化艺术这个主题,又力求功能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使之集文化交流培训、艺术创作推广、地方特色旅游于一体。住宿、培训室、劳作体验馆、报告厅、电影院、主题餐厅一应俱全。

  综合馆里则包含了博物馆、美术馆,其建筑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博物馆以文物展示、图文介绍、专题片播放等内容为主,更有集声光画于一体的电子编程。美术馆中有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类展厅,及若干个社会名流、个人重大捐赠艺术品纪念陈列室。还将设置艺术水平较高的雕塑群,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拒绝袭故蹈常、直白平庸,雕琢“传世之作”

  拒绝袭故蹈常、拒绝直白与平庸。为哈尔滨打造一座完美的文化中心,设计者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煞费苦心,力求精品。

  为将文化中心建设成我市地标性建筑,并使其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功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活动最丰富的一流剧院之一,自2009年12月起,市委、市政府聘请多家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为文化中心项目出谋划策,综合多次专题会议论证的专家评审意见,经市民公开投票后选定整体建筑方案设计。更是从北京调集了“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原班人马来打造“文化中心”。

  “可呼吸的生态岛、文化岛、旅游岛”是文化中心的整体设计定位。在设计方案确定前,市委、市政府组织国内著名设计单位深入研究,征求专家意见,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一套充分体现和突出北方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延续的方案出炉了。在景观设计上,运用大地艺术景观手法对岛内原有自然湿地、水系合理保留利用,使文化中心的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更贴近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美景。其建筑造型自然、唯美,像一条舞动的飘带,在水与大地间流动和交织。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