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苑东滨何以成为杀人凶手 过于偏执的性格酿成悲剧
2011-10-19 09:57:04 来源:生活报  作者:何兴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被抓时对抗情绪激烈

  两天后低头道歉

  案发现场

悔恨不已

  生活报10月19日讯 16日17时许,杀死5路公交司机82小时后,染了头发的犯罪嫌疑人苑东滨落网。当晚20时许,面对记者的采访,苑东滨没有丝毫悔意,一再声称“我没错”。18日,时隔两天,在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区第一看守所,记者再次与苑东滨见面时发现,与16日晚被捕时激烈的表现相比,他已判若两人——满脸胡茬,步履蹒跚,戴着手铐走进审讯室时还摔了一跤,在民警的搀扶下才在凳子上坐稳。

  眼前的苑东滨,身上穿的还是那件从旧物市场花3块钱买来的米黄色夹克衫,双脚不停地哆嗦,眼里没了刚被抓获时的惊恐与狠毒,目光平和,眼角带泪,不住地说“我错了”,“我当时惊恐与不服的情绪都有,很不冷静,所以才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过去两天了,我十分后悔,觉得欠被害人和他的家属很多很多,尽管再说什么都弥补不了对他们的伤害,但还是想对受害者的父母说声‘我错了,对不起!’”

  采访中记者在其同上出租车从业资格培训班的同学、邻居,以及办案民警口中,将生活中与被捕后的苑东滨逐渐还原——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过度偏执……与此同时,案件背后的深刻反思也逐渐清晰——苑东滨何以成为杀人凶手?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压力和过于偏执的性格酿成了这场悲剧。

  同学眼中的苑东滨:

  性格内向

  18日,曾和苑东滨一起报考出租车从业资格证的夜班出租车司机高师傅告诉记者,今年3月,两人在一个班上了15天课,算是同学,“我俩都考上了,不知道为啥苑东滨没干这行。”据高师傅讲,当时学员班有300多人,但他对苑东滨印象深刻,“53岁的他一头白发,在班里几乎不说话,性格很内向。我俩经常坐一趟车,偶尔也有交谈,感觉这个人老实巴交的。案发后,我在报纸上一眼就认出来是他,真没想到他会杀人。”高师傅说,案发当天,他还给另一位同学打电话,“我俩都觉得苑东滨不太合群,但看着挺老实的,不敢相信他会杀人。”

  邻居眼中的苑东滨:

  脾气暴躁

  苑东滨家住哈市南岗区红旗试点新区,周围邻居告诉记者,苑东滨原来住在道外区,1998年前后搬到这里。“苑东滨的妻子在某酒店打工,性格随和,很健谈,与邻居关系很好。苑东滨刚搬来的时候,在道外区修自行车,这两年身体不好,有类风湿。他平时话不多,与邻居很少交流,在楼道里遇到,他总是低头走过。”邻居刘先生说,苑东滨得病后,身体越来越差,走路不太利索,经常呆坐在院内。近几年,苑东滨和妻子靠打工供儿子上大学,生活挺不容易的。该院居民大多表示,苑东滨平时很少与人聊天,但脾气却不小,有时在麻将桌上也会跟人发生口角。

  据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苑东滨脾气很暴躁,“大约3年前,苑东滨曾因没得到社区相应照顾,在社区办公室大闹了一场。”

  民警眼中的苑东滨:过于偏执

  被道外公安分局刑侦一大队抓获后,苑东滨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并表示:“我本来要自首的。”据民警介绍,在接受审讯时,苑东滨虽然说话条理很清楚,但情绪十分激动。“苑东滨有个外号叫‘毛驴子’,由此不难看出他性格执拗、脾气火爆。”18日,当记者第二次见到苑东滨时,他变得平和了许多,也很配合警方讯问,并表达了对死者家属的歉意。

  警方分析说,苑东滨杀人案起因和其偏执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此人曾下过乡、当过工人、修过自行车、打过零工、当过更夫……生活上的不如意,让其内向的性格逐步向偏执过度,以至于在极度冲动的情况下,遇到与人发生争执的小事,他就动起了刀子。东北人因历史和自然因素影响,形成了冲动、暴躁的性格,而苑东滨的悲剧正是这种性格的极端表现造成的,真是太不值了。”

  苑东滨自述:

  生活总不如意 脾气日渐火爆

  苑东滨说,自己曾下过乡,1980年回到哈尔滨,接了母亲的班,成为一家锅炉厂的气焊工,当时干得还不错。“后来结了婚,有了儿子。再后来,那家企业不景气,我便干起了修自行车的行当。刚干那会儿,我的性格挺开朗的,但后来,总觉得自己挣的不够花,我就开始恨自己没能耐……”也就是从那时起,苑东滨看到别人有钱,自己的心里开始变得不平衡,性格越来越内向,脾气也变得沾火就着。

  提起儿子,苑东滨的眼神变得温和起来,“我的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但正是从儿子上大学开始,苑东滨自称压力倍增,“为了孩子,我干过很多苦活,蹬三轮车、扛大包……但心里的不平衡感越来越重,平时待人接物也显得非常不耐烦,没能很好地自我调节。”

  2009年冬天,苑东滨得了严重的类风湿,这场病让他卧床一年之久,手脚也变得不利索,“严重的时候,听见电话响了都接不起来。”在床上躺了一年,苑东滨的性格变得愈发内向,“有时候,我看谁都不顺眼,心态不好。”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