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讯 年初以来,黑河市卫生部门精心谋划,严密部署,采取各项有针对性措施,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黑河市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推进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让利于民。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黑河市学习借鉴其他先进省份医改经验,成立了医改调研小组,赴安徽省芜湖、马鞍山两市学习取经,为黑河市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医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阔了思路。黑河市还以推进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提供便民服务、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实行了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为保障广大群众安全用药,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情况摸底调查和重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及毒麻药品检查等活动,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需求计划进行了汇总,以严格的监管措施为群众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价销售,群众在安全用药的同时,更可以买到越来越多的便宜药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年初以来,黑河市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广泛争取资金,为黑河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强筋健体”。加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强化硬件建设,深入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的创建工作;完成了市中医医院综合楼的搬迁、五大连池市人民医院主体框架和孙吴县人民医院地基基础建设;完成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建设的规划审批和黑河市精神病防治院的项目立项;推进了五大连池风景区药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完工。
加快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为保障参合农民切实受益,黑河市强化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并将儿童白血病、儿童心脏病、残疾人康复项目、重症精神病的救治工作纳入特殊疾病的救治范畴。今年全市参合农民55.9万人,总筹资额12859.2万元,参合率达到了99.91%。前三季度,全市共补偿住院参合农民34075人,补偿资金6363.7432万元;门诊统筹补偿336811人,补偿资金588.4556万元;门诊家庭账户补偿157724人,补偿资金632.8595万元。
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建设,构筑百姓健康防线。年初以来,黑河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快速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人均25元标准,农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达2171元;通过加强行为干预、强化监测、加大督导力度等有效手段,不断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布病、麻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继续开展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补服叶酸和两癌筛查项目等工作,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纳入了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农村孕产妇住院率达到99.95%;大力开展居民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先后为70280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533260名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7.59%,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
积极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准备工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我市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城”任务的落实,开展了春季垃圾整治集中行动、农村改水改厕、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禁烟等活动,全面启动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并以农村治理“三堆”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前三季度,我市完成了爱辉区、孙吴县、嫩江县改厕项目共8767座,新增绿地面积9284平方米,病媒生物防治治理城乡接合部27处,治理村屯卫生环境9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