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农民兄弟尽享文化盛宴
2011-10-24 09:28:15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宇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4日讯 走进农家书屋阅读经典图书、流行杂志,来到乡镇文化中心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打开县图书馆、文化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网看中国、观世界,乡镇居民聚在一起都夸有文化的生活过着真来劲儿。

  “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市针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现状,制定了《齐齐哈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06—2010年)》,按照农村文化建设具体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积极进行政策扶持、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齐齐哈尔市已初步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的新的文化惠民工程体系。

  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碾子山区三皇庙村农民张玉富尝到上农家书屋带来的甜头。在村里的农家书屋,他一边找维修摩托车的书,一边对记者说:“现在摩托车的构造比以前的复杂得多,有时候拆下部件都不知道怎么安。看了摩托车维修书,再结合实际,摸索几次才能弄明白,不学习真是要落后呀!书屋里这类的书可多了,简直像专门给我准备的一样。现在,我的修摩托车生意越来越好了。”

  由各县乡镇各个文化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不仅改变了他们原有生活内容,还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位。在依安县文化馆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介绍:“邀请县乡知名度较高的文学专家、种植养殖专家集中辅导授课;农闲时把全村人员集中起来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村民、小学生结合本村生活实际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我们村的活动可多了,没事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上这儿来。”文化馆工作人员说:“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本村群众从中受益,也吸引了邻村人来参加,彻底改变了以往村民农闲时间侃大山、打麻将的风气。”

  文化惠民体系初步形成

  “建设时间早,使用面积小,设施陈旧等是我市部分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现状,使乡镇居民的文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制约了村镇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缩小城乡居民文化距离,满足乡镇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齐齐哈尔市积极向国家、省争取资金,仅2010年国家、省就为齐齐哈尔市各县区投入资金2216.84万元。其中两馆建设投入资金400万元、文化站建设投入资金1588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资金55.44万元、文化品牌投入资金30万元、信息资源共享投入资金88.4万元。

  目前,全市123个乡镇,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建成率达88%,有近5%的文化站超过国家要求的建设标准。剩余的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已列入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2011年的建设计划中,预计2012年年底齐齐哈尔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将实现全覆盖。全市1255个行政村,已建设村文化活动室52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1.97%,建立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79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95%。

  有了资金,建了场馆,如何发挥文化设施的应有作用,把文化引入人们的生活,让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急需解决人员的问题成为共识。为此,齐齐哈尔市首先恢复文化机构。 2009年6月初,按照齐编办发【2009】57号关于设置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通知,全市123个乡镇已全部按照要求恢复了乡镇文化站机构设置,配备了一或两名工作人员。实现了县(市)区级文化行政机构有独立机构、能独立办公、有独立人员。至此,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实现了有编制、有经费、有人员、有活动,为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