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两年路改 打开冰城主城区七成堵点
2011-11-06 11:26:05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孙殿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6日讯 哈尔滨主城区的道路交通是一道难解的题:交通节点不畅通、城区路网不够完善、既有道路承载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导致主城区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路改在哈尔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路改第一枪:6个月打通长江路“断头路”

  今年是哈尔滨实施三年路改工程计划的第二年。“要说起哈尔滨的三年路改,还要从2009年开始。”哈市建委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郭伟说。

  根据郭伟的回忆,在哈市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后,哈尔滨开始筹划启动三年路改工程。在经过了大量的调查、论证后,2009年10月,哈市真正开始启动路网建设,包括建哪些路、怎么建、怎样解决道路施工给交通带来的影响等,不过这些只是前期工作,很少为外人知道。

  经过筹划,哈市决定先行启动长江路打通工程。长江路建成于1993年,全长2458米,双向10车道。由于地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发展核心地带,是连接会展中心和省政府的主干道,因此长江路又被称为“政务通道”、“会展通道”。由于受当年城市资金短缺的限制,长江路在延伸到南直路时“戛然而止”,成为“断头路”,导致只能连接中部地区,不能与城市东部区域相连接。经过精心筹划,哈市决定率先启动长江路打通工程,2010年4月,哈尔滨路改第一个路网指挥部诞生。

  经过6个月左右的建设,全长4913米的长江路断头部分被打通,打通后的长江路穿越哈尔滨实施“南拓”战略空间依托的哈南工业新城,成为拉动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该工程印证了路改工程的必要性。

  “围魏救赵”:“一环、三横、三纵”缓解省政府拥堵

  “哈尔滨的路改并非盲目地建路,不是在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有统筹考虑、全盘运作的总体思想。”郭伟说。

  郭伟举例说,最为典型的是哈市启动实施的省政府周边区域改造工程。由于该区域建成年份较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为了有效缓解省政府区域的交通压力,哈市并非简单地改造文昌街等,而是在省政府周边实施了20余项工程,包括架设文昌高架桥,打通文端街、文景街、文化街等“文”字片,打通宣化街、司徒片区等,将省政府区域形成“一环、三横、三纵”路网体系。一环,以文政街、香滨路、六顺街、嵩山路、黄河路、革新街、文景街等道路构成环路;三横,为革新街、文昌街、和平路、长江路;三纵,为文政街、民生路、中山路。

  郭伟说:“这是一种围魏救赵的办法,在哈尔滨路改中被广泛应用。”如为了解决阳明滩大桥建成后的交通流量问题,哈市在新建阳明滩大桥江南段疏解工程的同时,还实施了哈双南路改造、哈平路拓改等7条道路、9座桥涵的改造,支撑了群力新区和哈西地区联通发展,道路功能被最大化放大。

  两年路改:打开主城区70%堵点

  记者从哈市建委了解到,在今年启动实施的路网改造工程中,大成街打通工程效果如今已经得到了初步印证。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张亚平教授说,打通后的大成街与同步完成的淮海路拓宽改造工程相连,不仅实现了从大成街直接延伸至南直路,而且相当于修建了一条平行于先锋路的又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实现了与内环、二环的有效通达,可有效分流黄河路、长江路、先锋路交通压力。同时,将道外、道里、南岗等区的区域交通有效衔接疏导,盘活这三个区的区域交通。

  在今年的路改工程中,重点实施城市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板块”路桥重点工程,除八区地道桥和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外,其他道桥工程都已完成。通过分析,去年的路改效果已经达到了预期,今年的路改工程效果也得到了初步印证。截至目前,哈尔滨实施的路网建设,主城区70%以上的道路堵点已经被打开,哈尔滨正朝着快速道路交通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