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把达族特色文化融入校园
2011-12-17 17:24:21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鲍秀玲 陈 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2月17日讯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较高内涵和魅力。然而,青年人中会说民族语言的越来越少,着民族服饰者也越来越少,而民族歌舞、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和民族语言濒临失传,甚至消失的危险。梅区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从2006年起,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素质教育内容,把民族歌舞、民间体育、传统手工艺和民间儿童游戏等融入教学活动中,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园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了解民风民俗 弘扬民族精神

  文化的力量在于血脉的延续。传承人相继逝去,传承方式也在日渐消亡,假如无法保留活的形态,即使存留再多的资料和图片,也只能是风干于纸页上的“文化空壳”。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娃娃抓起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显得任务艰巨而意义深远。

  梅里斯达斡尔族中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达斡尔族手工艺术和民间儿童游戏相结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哈拉达小学吴朝霞老师的“哈尼卡”美术课,让同学们陶醉其中。“哈尼卡”是很久以前达族小朋友过家家用的小纸人,描着眉眼,画着服装,随玩随剪,随剪随画,老师在课堂上把同学们组成几个家庭,每个家庭都精心打扮着自己的小纸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景象,其乐融融。

  一个古老的游戏,和着时代的节拍,被师生们演绎得惟妙惟肖,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为了扩大这节课的辐射面,梅区教师进修学院不仅将这节课推荐到市教育系统,还把这节课的实录和评析推荐到国家级杂志发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体验节庆文化 培育民族感情

  民族文化保护的核心是树立文化主人意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培养孩子的文化主人意识。

  梅区各个学校借节庆文化,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资料,了解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民族传统节日,并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达斡尔族传统的“库木勒节”、“抹黑节”等,广大师生与全区的达斡尔族同胞共同欢庆节日。每年全区各中小学的师生都会积极参与的文艺、体育节目表演,如哈库麦勒、扎恩达勒演唱、颈力、陶力棒、摔马跤、曲棍球表演。同学们在接受传统节庆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沐浴着现代节日文化的阳光雨露,使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培育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传承民族语言营造良好氛围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卧牛吐中心小学教师何玉梅的达语教学声情并茂,不仅深受达族孩子的喜爱,更吸引了许多汉族孩子。何老师告诉记者:“自从上达语课后,达族孩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回家后主动找爷爷、奶奶学习达族语言,汉族孩子也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如今,梅区的中小学均开设了达语课堂,各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包括区委区政府文化政策的导引和管理、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承人传承文化的自信和坚守,更包括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来。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