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齐富嫩江特大桥:路畅惠四方
2012-01-03 09:34: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日讯(记者 杨林川)深冬里的嫩江,宛如一条白色的玉带,静静地俯卧在松嫩平原上。在齐齐哈尔通往北方工业重镇富拉尔基的齐富公路上,一座红色的大桥,犹如气势恢弘的长虹横架在嫩江两岸。冬日里湛蓝的天空,黑土地上静卧的白色玉带,飞架在玉带上的大桥,构成了一幅美丽多情、充满诗意的画面。

  2011年12月29日,记者站在通车仅两月有余的齐富嫩江大桥上,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着大桥建设带来的滚滚热流。


资料图:现场施工人员连夜进行大桥主桥合龙段箱梁混凝土浇筑。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 摄

  路差无桥民声怨

  站在齐富嫩江大桥上极目远望,红色的桥体,黑色的路面,飞驰而过的车辆,一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清新感觉扑面而来。齐富嫩江特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杨延民告诉记者,这座桥未建之前,这里的交通十分不畅,为两岸百姓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富拉尔基区,东北重型机械公司、北满特钢、黑龙江化工厂、齐齐哈尔热电厂、黑龙江玻璃厂等企业林立。多年来,这个工业重镇与外界联系的交通途径仅靠一条公路——齐富公路。齐富公路原名跃进路,是当时为推动嫩江两岸经济发展而修建的一条县级公路,路况很差,坑洼不平,虽经多次维修,依然难以适应通行需要。

  199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给原本等级偏低、抗洪能力较差、通行不畅的齐富公路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全长20多公里的齐富公路被冲断70多处,最长处达70多米,断通时间达70多天。从富拉尔基区急需运送的物资,只好绕道梅里斯区,或者摆渡运送。与齐富公路并行、可以通往富拉尔基区的一座老江桥,因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在桥上通过的车辆要限量,车辆中还要限人数。就是这样一座桥,也在2005年因桥体出现裂缝被鉴定为危桥而被封闭。

  随着“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步伐, 2009年8月27日,鹤城两岸人民翘首以盼的齐富嫩江特大桥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千名建设者奔赴建设工地,打响了一场筑路修桥新战役。


  众志成城克难关

  作为齐富嫩江特大桥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现场副指挥,王秋和在筑桥工地上奋战了26个月。他告诉记者,“刚知道自己要参与大桥建设时,心情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有机会能为鹤城百姓做点贡献;担忧的是,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困难在等着自己和筑路者们去克服。”

  王秋和的担心并非多余。因项目地质成分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根据工程年度施工计划和嫩江水文变化,大桥主桥全部钻孔桩和承台建设必须在2010年5月底前完成,否则会因汛期到来而影响进度。为此,指挥部决定在2009年对大桥部分项目开展冬季施工。为了保证冬季施工的顺利进行,10月初,指挥部就组织省内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和优化,从施工组织、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严格把关。在2个月的冬季施工期间,大桥建设者们克服气候寒冷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影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计划。

  建设者们至今还记得那艰难的一幕:在主桥9号墩打桩时有多个孔都遇到了孤石,尤其是11号孔还发生冲击钻头被卡的现象,经反复研究,建设者们决定将孤石逐渐带至孔底,再用大钻头二次成孔,成功地处理了这根桩。大桥建设中,为寻找最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指挥部人员和专家多次深入现场,反复实验调配,保证了混凝土实体质量。

  在箱梁预制上采用国内领先的钢筋定位绑扎、整体骨架吊装入模的新工艺,提高了精度,缩短了时间。特别是开工前的“砼试体”认可制和首件工程认可制,对消除砼质量通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俗话说,“有女不嫁建桥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为了抢工期,抓进度,大桥的建设者们昼夜奋战在施工现场, “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在施工关键期,技术员孔繁华的母亲病重。为了不耽误工作,孔繁华忍泪没有照顾病中的母亲。在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就马上回到了工地,没有多休一天。

  杨延民说,在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各类的“孔繁华”层出不穷。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日气势恢弘的齐富嫩江特大桥。

  如今一桥惠四方

  如今,畅通的齐富嫩江大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康庄之路、风景之路、富裕之路。”这“三路”并在一起的大桥,彻底打通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让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与西南县区的大通道畅通无阻。

  齐富嫩江大桥收费管理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座桥建成之后,车流量比原来增加五六倍,每天大约能有3000台次车辆来往大桥之间。

  2011年12月29日,记者在齐富嫩江大桥遇见了跑运输的司机张道德。他说自己搞水果运输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是从齐齐哈尔运往龙江县。以前一走这条路就头疼,冬天还好一些,要是夏天到了雨季,道路翻浆不说,还得绕行,一绕就得多绕出近20公里,有时候一车新鲜的水果到地方就烂了不少。现在可好了,一天从齐齐哈尔到龙江能跑个来回,既节省了时间,运输成本也降低了。

  从齐齐哈尔驶往富拉尔基区方向的中通公交公司301线,在没有修桥之前,乘客经常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桥通了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道路宽广,视线良好,给乘客提供了安全、快捷、准点、良好的乘车环境。一些乘客还把这条线路看做是一条旅游线路。红桥、黑色路面、碧波荡漾的江水,构成了一道迷人的景色。李师傅笑呵呵地说,以前道路不畅的时候,301线需绕行到梅里斯区,里程增多,运营成本加大,乘客乘车时间过长。现在301线一台车往返一次可以少走24公里。过桥费还从浮桥一次35元,减少至现在的15元。

  更加受益的还有企业。原来没有高速公路,齐齐哈尔市不少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尤其是大件运输十分困难。如今高速公路通车,特别是大桥的架设,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

  一条路带活了一方经济,一座桥搅活了一座城市。齐齐哈尔市市长韩冬炎说,公路建设等级的提高,对于增强城市发展的吸引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齐齐哈尔市近一两年引进了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拖东方红产业园项目等。当前,借助公路建设的成果和东风,齐齐哈尔市正在谋划实施综合物流产业园区、扎龙旅游综合开发、城市综合改造等大项目。大桥的建设是一个新的起点,齐齐哈尔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美好明天。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