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16日讯 对于老百姓,过春节是件大事,所以一进腊月,人们就要开始着手买这买那,采办年货,以备节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年货消费正呈现出规模扩大化、品种多元化、采购方式网络化等特点。
年根到了,买年货、奔大年,家家都在忙着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但是今年买年货和往年却有所不同,以往是农村人往城里跑,眼下是城里人往农村跑,不为别的,为了“笨笨”而来。
大肥猪没“保住”
南岗红旗乡东升村的孙大宝这几天特别忙,一茬接着一茬的城里人都管他要“肥猪”,这种肥猪必须是吃粮食长大,自家养的,还有就是猪越大越好。孙大宝是地道的农民,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有个大院子,他就在自家园里养了几口“家猪”,一群家鹅、家鸡,本想留着自己吃再送朋友些,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点东西今年年前竟然成了“抢手货”。
就在几天前,他的一个朋友要买他家的猪。孙大宝开玩笑说,要是有个好价钱就卖。不想他的朋友马上就问孙家平时拿什么喂猪,猪有多重等等。等孙大宝回答完,他的朋友连连说好。谈价时,孙大宝媳妇表示:“毛猪”一斤10元,对方竟然没“杀价”,立刻掏出3000多元买下这口猪。在此后几天里,孙家其他的猪啊、鸡啊也都没留下,全被市里的朋友们买走了。孙大宝笑着告诉记者:“这些朋友将我家过年的肉都弄走了,不过我到是赚了不少钱,打算明年多养些笨猪、笨鸡。”
进鸡窝“掏鸡蛋”
东升村老刘一家也遭遇了城里人淘“笨笨”。老刘告诉记者,前几天来了城里的一家三口,进院说要买笨鸡蛋,说完就奔鸡窝去了,一家三口在鸡窝里面摸了半天也没找到鸡蛋。老刘笑着告诉他们,鸡窝里现在没有蛋。外面散养的笨鸡到了冬天就不下蛋了,家里有笨鸡蛋的也都是平时存的。老刘说,他看这家人心这么诚,就把自家存的笨鸡蛋卖给他们了。
笨猪、笨鸡、笨鹅,只要是自家养的,都能卖上个好价钱,老刘告诉记者,现在去村里买“笨”货的人特别多,村里剩下的笨猪、笨鸡越来越少了。目前,村里的“笨笨”一天一个价,越来越贵。他邻居家连公鸡都卖了,一只200元呢!
笨笨也要“系列化”
道外民主乡胜利村村长杨九洲告诉记者,其实年根到村里淘“笨笨”的人,不仅局限在猪、鸡、鹅等,羊肉、马肉都成为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还有黏豆包、玉米、小江鱼都很抢手。
就此,杨村长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正在计划让“笨笨”系列化,推出村里的“年根大集”。杨村长还有个设想:哈市正在开发建设滨江湿地,他想再湿地上圈个冬季“捕鱼场”,除了自家养的鱼外,捕鱼场可以当场捕、当场竞价,谁出的价高,就卖谁。
城市人的“笨”需求
对于“笨”需求,家住道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如今过年“笨”东西最抢手、最“招人”,他和朋友们都定好了,初五在他家吃饭,而家宴的主料都是以“笨”为主。
对此,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江鸥表示,城里人到农村淘“笨笨”,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需求的因素。对于村里办“年货大集”,她表示,这种做法不仅方便有“笨”需求的城里人,也能让农民在家闲时有一笔收入,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