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8日讯 我区营林工作按照“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和“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强化营林生产质量管理,创新营林机制,探索营林发展新理念,实现了营林工作的稳步发展。
2011年全区完成森林抚育253.68万亩,其中,完成2010年结转任务164.5万亩,2011年任务89.18万亩。2010年国家下达的200万亩生产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核查。
抓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我区强化对营林工作的领导责任制,真正实行“一把手”工程。各县区局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造林绿化场地,检查指导规划布局、苗木培育、栽植技术、经营管理等项工作,想方设法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全方位支持营林部门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各地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层层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协助,各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营林工作顺利实施。
抓规划,明晰生态建设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区提前谋划,科学应对,在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营林“十二五”专项和重点项目规划等28个,为保证二期天保、转型规划、民生项目、五大功能区、十大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区针对培育目的、经营技术和经营措施的变化,根据国家的新规程、新标准、新办法,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和完善了36项营林操作规程和标准,为林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抓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我区恢复和组建了营林生产和质检专业队伍,并针对人员结构变化和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理论培训与生产现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区累计培训管理、技术和生产人员13702人次,提高了各级营林队伍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抓致富,探索职工增收渠道。我区在森林抚育生产中,引入家庭联产承包机制,鼓励、引导职工家属从事森林抚育生产,组织防火队伍在非防火期参与营林生产,让他们通过参与营林生产获得收益,达到“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目的。据测算,在全区营林生产中有2.5万人实现了就业,人均收入可达到1.4万元,实现了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结合,营林生产与家庭致富双赢,最大限度调动营林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营造林质量的提高。
抓绿化,改善林区人居环境。我区对各县区局主要街道、居民小区尤其是棚户区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绿化乔灌木182.12万株,新建绿篱8.3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23.1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28.1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