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天不亮就排队7时刚过就无货 春节临近红肠脱销
2012-01-20 09:06:24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谭启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0日讯 春节临近,红肠脱销。这几乎成为每年春节前哈市年货市场的一道“风景”。“多卖多赚钱的事情怎么还有人不做呢?”很多市民对此感到不理解。还有些人嘴里抱怨,第二天起得更早去排队。

  6吨红肠2小时“抢”光

  早上5时,天还没亮,红旗大街商委红肠门前已排起了长队。即使每人限购200元的,早上7时多,这里的红肠一根都看不到了。

  哈尔滨商委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桂芬很低调:“大家都说我们的红肠难买,商委红肠排队现象已经有30年了。目前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生产6吨红肠。这是几次扩产才达到的极限。不是不能扩,是担心失控。原料、卫生、质检、质量……食品行业的扩张是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这是产业特点,不可避免。”

  “我就是想坚守这个品牌和营销模式,前店后厂减少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卖给市民。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于桂芬说:“我们还不打算采取连锁经营模式,但我们正在考虑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产能虽增难以满足需求

  秋林里道斯红肠同样遭遇排队、“脱销”的尴尬。即使日产60吨,200家连锁店,也不能摆脱这种窘境。

  对于目前红肠经常断货,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仲兆敏认为,有产能和营销模式问题,还有季节性因素。旅游旺季,游客选择地方特产,而过年之前,市民互相馈赠或者给外地亲朋好友,都会选择红肠。

  仲兆敏说,5年时间,秋林里道斯红肠产能从年4000吨提升到年8000吨。即使现在每年也有15%的产能递增,但仍然会出现春节前“脱销”。“是品牌的成功,也是品牌发展的困惑”。为了扩大产能,公司从香坊区搬迁到了阿城区的新厂址。

  折射多元产业不足

  销售旺季和平时能有多大差别?平时销量每天30吨左右,节日市场上每天60吨仍然供不应求。

  仲兆敏喜欢“肉灌制品”的提法,红肠脱销,其实折射的是其他肉灌制品竞争力弱。比如秋林小肚、干肠等,每天供应市场也有20吨,但市场认可度明显不如红肠。

  她特意提到了即将落户哈南新城的秋林格瓦斯生产基地,这些都是企业多元发展的新方向。单一产品独斗市场,必然带来各种困境,只有让更多的地产品牌打响,企业合理分配产能,才能从根本摆脱这种脱销局面。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