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全省工会送温暖活动和帮扶工作综述
2012-01-20 10:13:3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20日讯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来,经过全省各级工会的探索和实践,“送温暖活动”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已经成为工会组织自觉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工作,体现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关怀的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形式。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全省各级工会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历次重大决定为主要标志和动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送温暖活动的开展。从最初的以工会小组为单位职工自发的互助互济活动,基层工会组织的扶贫帮困活动,“确保困难职工春节吃上饺子”的走访慰问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协同,为困难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走访慰问、扶贫帮困、互助互济、促进就业再就业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内容,在积极参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送温暖活动”在探索中丰富多彩

  我省的“送温暖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全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民文明礼貌活动和“五讲四美”活动中逐渐开展起来的。从1985年开始,以走访慰问为主要形式,以为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活动”在我省全面推开;从1991年起,按照全总的统一部署,我省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大规模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累计筹集用于走访慰问的送温暖资金达到19.8亿元,慰问困难职工人数累计达到490万人次,走访慰问困难企业7.6万家,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面对面直接解决问题达到200万件次,参与走访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工会干部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在工会组织开展大规模走访慰问活动的同时,各地工会也开展了变“输血”为“造血”的开发式扶贫解困的有益探索。从1994年起,全省工会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和联系困难企业的“双联”活动的探索。2000年,针对全省仍有73万困难职工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上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组织动员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与城市特困职工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帮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送温暖工程”实现制度化

  1994年初,全国总工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力开展职工扶贫解困工作;积极推进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协助政府广开门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配合政府帮助困难企业扭亏为盈;逐步兴办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组织。

  截至2002年末,全省已有12个市地建立了送温暖工程基金,13个市地及所属县均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共发放特困证11万个,有9万名特困职工享受优惠待遇。全省工会兴办职业介绍机构130个,介绍上岗16.8万人次;举办下岗职工培训班5865期,培训下岗职工18万人,建立扶贫解困市场273个,建立扶贫解困基地356个,安置困难职工5.5万人。职工消费合作社已发展到732个,让利职工近700万元,安置分流职工23000余人。

  “送温暖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群体多领域、多内容、多渠道的帮扶救助,建立健全了资金、政策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保障,得到了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实现了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送温暖工程”向“民生工程”拓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步伐加快,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有一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职工下岗,生活出现困难。 1996年底,各地工会开始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与扶贫解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近年来,全省工会始终不断完善工会促进就业工作的载体和创新活动形式,工会的就业服务机构作用更加突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大力实施“培训就业一体化”援助服务项目。2001年至2005年间,工会系统已建立再就业基地331个,安置职工2.2万人。建立扶贫解困市场152个,安置特困职工2.8万人。省工会系统自办职业介绍机构144家,累计登记求职人数达35.9万人次,上岗人数达24.2万人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有18.8万人重新获得工作岗位。

  帮扶中心成常态化工作平台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直接面对困难职工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的帮扶工作平台。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月我省13个市(地)、65个县(市)全部建立了帮扶中心,帮扶中心总数达到126家,乡镇、社区、企业帮扶站(点)建设已达1047个,全省各地帮扶平台的网络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各级帮扶中心建立以来,累积接待各类来访148.5万人次;提供各类救助121.7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及物资合计33323万元;介绍上岗26.2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达到9.7万人次,帮助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4063.307万元;通过助学活动,资助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8.5万人,发放助学款6837.53万元。

  在帮扶中心,这里的资金保障稳定,对困难职工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行动”、“爱心超市”等帮扶救助品牌工程,建起了一个工会组织直接服务困难职工群众的平台,构筑了困难职工抵御社会风险的又一道屏障。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