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市民声音:工厂空地别再盖楼 应建绿
2012-03-21 09:36:01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焱麒 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21日讯 “哈尔滨老城区,最缺什么?绿地!二环内退出工厂建绿,利城利民,只要政府有决心和力度,不愁老城区不见绿。”连日来,本报“哈市二环内退出工厂应建绿”的报道,在冰城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众多读者打进电话表达了上述观点。

  20日,哈市人大代表张宇辉等市民表示:哈尔滨市政府应该顺势而为,对二环内退出工厂进行一次摸底普查,为老城区辟建大块绿地提供土地支撑。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破解老城区无处可绿、没地种树的问题上,国内和省内的一些城市采取了退出工厂建绿的路子,取得了生态效益和城市效益的双赢。

  哈市市民声音:工厂空地别再盖楼应建绿

  20日一大早,家住哈市香坊区旭升街的王臣和乐园街的陈先生,先后致电本报热线说:“在乐园街的东头儿,哈电机厂的辅机厂已经搬迁三年了,前一阵子听说这片工厂空出的地儿要建32层的高楼,我们这儿不缺楼,缺的是绿地,盼着政府能把这块地儿整成绿地,让跟前儿的居民有个休闲遛弯的地方。”

  当日,哈市南岗区北鸿花园小区居民刘景伟打来电话说:“我家住在哈工大科学园附近,过去这里是老动物园,绿树成荫,里面还有比胳膊粗的大丁香呢。我打小就在这儿长大,结婚后也在这儿买的房子,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可你现在来看看,院里好多大树都没了,一边是老城区没地儿种树,一边却在祸害绿地,太可惜了。”

  住在哈市道里区经纬十一道街的读者刘伟国在热线电话中说:“老城区内的工厂还有很多,早晚都得搬迁,倒出来的土地就应该建绿地,因为二环内的绿地实在太少了,如果盖了楼,再花钱扒了旧房建绿地,得不偿失。”

  人大代表张宇晖:上海世博园的做法可借鉴

  “过去,很多老工厂退城进郊后,哈市通行的做法是将留下的废旧厂房集中推倒,在空地上盖商品房或者建商业区……”哈市人大代表张宇晖说,放眼哈尔滨老城区,这样的城建案例实在太多。比如位于道外区南极街上的一工具厂、二工具厂,建成了现在的中财雅典城。还有南极街南侧的八区体育场,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绿化空间也在不断缩小;再比如,道里区江边儿的原空调机厂拆迁后,建成了如今的万达商业广场,哈车辆厂的原址上建成了爱建社区。

  张宇晖说,这些二环内的老工厂退城进郊后,闲置空地应该保留下来种大树、建绿地。上海世博园区的所在地,原来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上海溶剂厂、南市发电厂等百年老厂的旧址,上海人就是利用这些位于黄浦江两岸的黄金地段建造了世博园。世博会之后,这些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为营造城市中心的绿肺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储备。从去年至今,哈市政府一再提及,除棚改房外,二环内不再建商品房,这给工厂退城进郊后留下来的空地建设绿地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也为哈尔滨加速国家园林城建设提供了稍纵即逝的良机。如今的哈尔滨,楼盘过剩,再新建居民区必然会加剧老城区人口密度,导致交通压力增大等问题。目前,二环内剩下的老工厂不多,原动力区和香坊区还有一些老工厂要搬到哈南工业新城,哈市应该利用退出工厂的空地建绿,让市民有个锻炼休憩的场所。

  张宇晖建议,哈市政府应立下这样的规矩:今后,凡是二环内退城进郊的工厂留下的空地,只能置换为市政公共用地,并拿出至少50%用作绿化用地。


 

  鹤岗市执法局李诗伦:城中心建了4万平方米大绿地

  4年前的夏天,因鹤岗市的老城区绿化搞得好,记者曾前去采访。3月20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当年担任鹤岗市园林绿化处处长、如今是鹤岗市行政执法局副书记的李诗伦。他告诉记者,当年在鹤岗市中心看到的那块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地,如今已经建成4万平方米的城市林地,每到夏季,杨树、柳树、榆树,绿树成荫,市民都喜欢去那里纳凉休闲。

  李诗伦说,黑和灰,曾是煤城鹤岗的主色调,如今,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园林城市已经展现在市民面前。35.93%的绿化覆盖率,表明城区超过1/3的地方是绿树红花;人均12.75平方米的绿地量,表明这个城市每个4口之家就有一个面积50平方米的小花园。多年来,鹤岗绿化的做法是“一次见成效,一次成规模,一次保成活,一年上品位”。一次见成效,把鹤岗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的园林城;一次成规模,使城市绿量大幅增加,使城市绿化明显改观;一次保成活,抢抓早春时节完成栽植任务,科学养护;一年上品位,通过规划实现合理搭配,树、草、花合理布局。

  建绿,在鹤岗最难攻下的“水泥堡垒”也是老城区。李诗伦说,南翼路是鹤岗老城区的黄金地段,临近永和街的地方是两排占地近万平方米的老楼,楼后是3万平方米的荒地。提出老城区绿化“一年上品位”的当年,鹤岗市政府痛下决心,决定把这里动迁后改造成绿地。消息一出,开发商来了,许以重金要买下来盖楼;外商也来了,要买下建大超市……市民也来了,为政府的决策敲锣打鼓。在盖楼和建绿面前,政府坚持了自己的决策,一个占地近4万平方米的绿地建成了,并且还上了“永久性绿化公益用地”的户口。

  李诗伦说,在2007年到2008年一年多的时间里,鹤岗市的老城区一下子涌现出来“片林”400多处。老城区,无地可绿是鹤岗和哈尔滨一样遇到的绿化难点。鹤岗的做法是“点、线、圈、面”的绿化规划设计。“点”即角落绿化,市区内的闲田弃地、城市角落都要“见缝插绿”;“线”即道路绿化,城市所有道路两侧要消灭“光杆路”,实现有路就有树;“圈”即庭院绿化,搞好房前屋后的绿化,做到有院墙就有树墙;“面”指公园、广场、工业废弃地等,搞大面积绿化,进行乔灌花草相搭配的立体绿化。从“黑灰”煤城到园林城,再到森林城市,是鹤岗发展生态城市的规划蓝图。

  专家说法:退出工厂建绿早干早受益

  “上海舍弃了23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辟建了相当于6个兆麟公园大的延中绿地,目前已投用了11年,如果把这块地放在现在再决定建绿,付出的代价至少是50亿元。老城区绿化,必须抢前抓早,早干早受益,不然只能越来越难下决心。”哈市园林学会理事长冯美瑞举例说,辟建延中绿地是上海从占绿盖楼走向拆楼还绿的一大转折,哈尔滨老城区绿化应该抓住二环内退出工厂土地建绿的机会。

  哈尔滨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系肖利哲教授表示,哈市要在老城区加速森林式绿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处种树,用二环内退出工厂的土地建绿,已刻不容缓。绿地多了,环境好了,还能发挥生态环境梧桐树式的聚合效应,让哈尔滨因为环境宜居,产生出生态效益和城市效益。

  肖利哲说,老城区楼太多、太密,会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让人变得越来越烦躁,渐渐失去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进而影响到一座城市的人才聚集和长远利益。“老城区绿化,是所有大城市在大城建之后都会遇到的难啃的硬骨头,哈尔滨的老城区要搞森林式绿化,问题很多,困难很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哈市政府根治了盖楼与绿化用地争嘴的痼疾,老城区绿化并非无处可绿,关键还是要下决心和做决定。”

  日前,哈市城乡规划局原局长张相汉说,把二环内退出工厂建成绿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普查统计,做好土地属性的变更,然后由规划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和设计,接着才能进行区域绿化和打造城区林地,但需要认识到的是,这一步早走比晚走好,因为“十年树木”,从种下绿到享受绿,同样需要时间让绿地变绿荫。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