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2-03-23 13:30:5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3日讯 (记者 顾硕)黑龙江省在开展节水工作过程中,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法制,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节水新路,在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这是记者23日从企业节水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全面建立起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初步健全了地方水法规体系,为节水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体制和政策保障。建立了以用水定额为基础的水权制度,以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为主线,初步建立水权制度。合理调整结构,促进节水型工业建设。工业节水是当前的重点,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通过加强定额管理,加大超计划取水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节水水平。组织对耗水大的造纸、煤化工等行业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帮助企业制定节水目标,建立管理制度。支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废、污水的处理、回用。大力推进计量设施的安装,鼓励节水技术、设备的研制和推广。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战略举措,赋予节水工作新内涵。 2010年,我省工业用水量为5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50%,低于国内约55%的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22立方米,低于全国9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列全国第21位。同时,不少企业缺乏节水意识,节水技术推广速度缓慢,用水设备落后,节水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用水粗放,甚至存在浪费严重,省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用水效率参差不齐,工业节水潜力很大。我省工业用水的现状与“三条红线”的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开展工业节水工作,走节水型社会建设道路,是严格“红线”管理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黑龙江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方式转型紧迫、水资源管理要求严格的关键时期。要把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的核心工作,推进企业节水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夯实工业节水管理基础,推动节水技术进步。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