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日前,哈尔滨市政协按照市委要求,将该问题作为本届政协的第一个重点议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调研整治工作。在市政协主席姜明的领导下,社法委、城建委等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哈市相关部门调研、座谈,并赴在此项工作中取得成功经验的北京市西城区和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实地考察取经,最终结合哈市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和“一号建议案”,为哈市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在调研中认为,解决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产生的“脏乱差”问题,是创建文明城市和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基本作业”,要举全市之力向这一顽症“开刀”。
现状调查
缺乏“联合作战”致“癣患”屡打不绝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哈尔滨市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具有普遍性、反复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其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便民信息类、商家促销类、房屋出租出售转让类小广告和虚假欺骗违法小广告。近年来,虽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力量,实施了多次专项治理,并取得重大成果,但仍未彻底根除“城市牛皮癣”这一顽疾。
据了解,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每次对违法小广告进行治理时,都会在缴获的假证中发现有大量市民的“订单”,其中不乏很多人的照片、姓名、年龄等真实信息。购假证者中既有学生、机关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工人,人员遍布全省各县(市),作为“假证”庞大的需求群体,这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非法小广告的泛滥和屡禁不止。
由于整治合力不足,公检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介入不够,“前脚抓、后脚放”,因此哈尔滨市在治理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工作上缺乏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使违法犯罪分子有空可钻。同时,因为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社区又缺少信息发布栏,一些开锁、装饰装修、通下水道等便民的生活服务类信息无法及时通过无偿或较低的宣传成本让市民获悉,导致部分对市民有用的小广告也出现乱贴乱画的问题。
目前,哈尔滨市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工作主要由城管部门和各街道、居委会负责,由于缺乏联动机制和长效管理办法,“制”与“治”的配合乏力,至今仍无法从源头上清除这一城市顽疾。
委员声音
全市“一盘棋”强化督查力度
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工作量大面广、涉及职能部门多,委员们建议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部门都要增强大局意识,杜绝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完善督查机制,强化现场督查,把督查贯穿于整治工作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推动整治工作的落实。
破解资金瓶颈加强日常养护
资金问题是制约哈市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的瓶颈,建议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把整治工作资金“专用”作为首要问题抓紧抓好。要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努力探索形成以市、区、县“由奖代补”等多元化投资机制,捆绑使用。同时,调整完善财政投入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日常养护保障机制,以实现精修精养、勤修勤养的目标。
长效管理治愈“癣患”顽疾
建立专业队伍和完善机制,把除“癣”工作纳入长效管理轨道。建议将整治非法小广告纳入各市容管理部门的年度考核,与先进单位的评选和表彰奖励挂钩,以制度的完善促进工作的落实;健全层级监督考核制度,对各层级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除要求限期整改外,还应逐级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鼓励市民及时举报违规违章行为,视具体情况予以现金奖励,多措并举快速治愈“癣患”这一难题。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综合治理
建议哈尔滨市整合力量,学习外地市“抓反复、反复抓”的成功做法,坚持专业队伍清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把主要道路、主要地段包下来,确保清理效果;对背街背巷、居民区等次要地段发动群众自行清除,以弥补专业力量的不足;坚持清洗队伍与城管执法、公安巡警队伍打击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坚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清除相结合,共同完成治理任务。
营造全民参与整治良好氛围
树立“政府是主导、市民是主体”的理念,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清除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的氛围。借助环境保护“三城同创”等活动的契机,引导市民自觉增强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自觉抵制、清除非法小广告,创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17日,有哈尔滨市民反映,南岗区和兴七道街43号的楼道被一个商家的广告单贴满了。记者进入单元门看到一张张书本大小的广告单间隔不到一米杂乱地贴在楼道内,地面上还散落着许多,连楼板也未能幸免,每层都有悬挂在空中的宣传单。记者数了一下,从1楼到8楼共张贴了83张。哈尔滨新闻网记者杨锐摄
三大“组合拳”治理小广告
非法小广告一查到底
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部门联合行动,对只有联系方式、没有实体门店或具体地址的小广告,经现场调查取证后,通知其接受处理;如其不来,可通知电信部门对其号码实行停机处理。
2.对有实体门店及具体地址的小广告,直接找到本人进行宣传和行政处罚,因这类广告多半是送水送气、通下水道等便民信息类小广告,应对广告主采取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办法。
3.对“办证、征婚、贷款、招聘公关、贩卖枪支和迷药”等涉及违法内容的小广告,应将相关线索及资料移交给公安机关严厉处理打击,清查到底。
规范有益小广告发布
1.设置便民信息栏。在街道两侧及社区适宜的位置设置便民信息栏,规范小广告的管理和发布,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广告主形成主动合作的意识。
2.建设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哈市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网络分流一部分小广告。
3.加强对送水送气、开锁、装修等生活信息类小广告的管理,为这些商家提供合理的广告发布渠道和平台,将其纳入规范管理范畴。
群防群治乱张贴小广告
1.分片治理,责任到人。根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执勤分工区域情况,按路段将整治工作落实到人。
2.发动商家“门前四包”。对临街门面商家进行宣传,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促使其对非法小广告由被动清理变为主动清理。城管执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履行监督、督促职责,使商家都能主动完成清除自家责任区内非法小广告。
3.群防群治。非法小广告2/3以上是张贴在人流量大的小巷口、楼道口、楼梯间、小区内等地,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必须发动广大群众人人动手,自觉清除身边小广告,打响防治非法小广告的“群众战争”。
四大“保险”根除“癣患”
“保险”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一协调城管、执法、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实行多方部署、联勤联动的工作动态长效机制。各区、县(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统一协调多部门力量,切实帮助解决整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保险”二:属地管理、属地包干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属地包干”原则,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单位、个人,谁的职责谁负责。也可让城管、国土、交通、规划、建委、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尽快予以解决。
“保险”三:街道实施“网格化”管理
对城区街道路段划片管理,指定责任人,明确责任主体、覆盖要求、完成时限、考核奖惩办法等,实行“网格化”管理。也可聘请“4050”人员成为网格管理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全面实现“管干”分离,把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工作纳入长效管理轨道。
“保险”四:严格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切实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在树木、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上刻画、涂写、张贴的,责令限期清理,处以罚款;逾期不清除的,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使用作业工具或者通讯工具从事上述行为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可以暂扣作业工具或建议有关部门暂停其通讯工具使用”等有关法律规定。
同时,大力加强“呼停你”语音告知系统的执法力度。
新闻背景
各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一直备受市民诟病。近年来,尽管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整治非法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行为中投入了巨大资金、倾注了大量精力,但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根除“癣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