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袁纲:中医药高等院校要进入服务社会的主渠道
2012-04-21 10:58:1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袁纲。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4月21日讯(记者 孙晓锐 印蕾)“报告催人奋进,更感职责重大”,21日,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袁纲接受东北网采访时开门见山。

  袁纲说,吉炳轩同志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黑龙江当前面临的形势,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省委的高瞻远瞩。作为省内唯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我省教育和医疗两大民生领域均有着重要使命,因此格外感觉到使命光荣,职责重大。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袁纲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更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医生,怎么培养医生”的问题。对医学生的教育必须是德育为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重。

  袁纲认为,医学高等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

  近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点。学校“十二五”教学改革计划提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系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突出专业课程建设特色;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实施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考核模式改革等整体改革框架并正在逐步实施。

  打造龙江中医药文化品牌,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袁纲说,中医药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长,中医药事业与中国传统文化是血脉相连的,因此中医药教育必须以文化为根基和血脉。近年来,学校将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在打好传统中医药文化基本功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纪念黑龙江省现代中医药开拓者和奠基者高仲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等活动,挖掘抢救和整理研究黑龙江地区近现代著名医家的珍贵历史资料、文献和配方,编纂《龙江医派系列丛书》,提出“龙江医派”系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力求将其打造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袁纲说,近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学和中国式健康养生方式为传播载体,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模式、新渠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学校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同时,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更新办学理念,进入服务社会主渠道

  “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和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进中医药科技进步的双重责任。”袁纲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端正办学理念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进入服务社会的主渠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代会提出由突出教学、科研两大职能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用的转变。在我省“高教强省”规划中被列为首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进一步调整学校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以及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科技和医疗等方面优势,为完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服务。

  “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承担起各自应该承担的职责,用只争朝夕、只问耕耘的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的部署,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以每一项工作的点滴进步作为对党的十八大的献礼。”袁纲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