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2日讯 上下通行的电梯开始进行安装,站前广场进行最后收尾……再有不到两个月,哈尔滨西客站即将通车运行。目前,站前的各项工程初步落成,工作人员正进行着最后的调试。作为未来哈市主客站的西客站将呈现怎样的布局,在此乘车如何实现零换乘? 5月1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哈西客站的建设现场,提前感受了这里便捷快速的乘车通道和标致性建筑的魅力。建设的站前广场、长途客运站、公交换乘中心及周边路网都必须同步投入使用。
划分商务、博览等九大功能区与中央大街、松花江成三足鼎立美景
5月1日,在哈西客站区域施工现场,一位工程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尔滨西客站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始发和终点站,7月1日,哈西客站哈大高铁将按时通车,届时,东西两个广场、哈西公路客运站、路网、区域绿化等一批项目都将同步完成。哈西客站投用后将成为哈市的主客站,也是哈尔滨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客站功能上划分为哈西客站主体区、站前商务区、商业文娱区、体育公园区、总部经济区、城市博览中心、居民区及其配套服务区、沿街公建片区。“按照规划,这里的风景造型将与中央大街、松花江畔成三足鼎立之势,体现哈尔滨不同的城市风貌。”
目前,哈西已经与哈文化局签订协议,将启动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哈西分馆、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工业历史文化长廊三个文化项目建设,以提升哈西客站区域文化内涵。
省内首座高铁火车站 10座站台 18条到发线 4条正线
记者在哈西公路客运站室施工现场看到,目前已完成20%,地下一、二层电梯,防火卷帘等工程正在调整中,幕墙正在安装中。“配合高铁通车,客站的主体将最早完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哈西客站主站房总面积为69996.3平方米,车场按横列式一站两场布置,总规模为10座站台、18条到发线、4条正线。哈西客站开通后,将成为我省首座大规模、现代化高铁火车站,更是世界首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高速铁路。
交通零换乘下火车上客车无需出站
因为哈尔滨地处北方寒地区域,所以哈西客站建设时就考虑了冬季气候对长途客运站车辆停车、发车、调度人员工作环境及旅客日常出行、休憩等方面的影响。现场记者看到,与我省的现有的客运火车站不同,哈尔滨西客站将是我省第一个实现高铁、长途、公交、地铁等各种交通方式零换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也就是说,旅客从西客站下车无需出站台即可乘车离开,通行十分便捷。
按照规划,哈尔滨西客站建成初期旅客发送量年约1000万人次,2020年约2060万人次,到2030年每年最高可达3135万人次运力。
“7月投用后除地铁外,其他均可实现零换乘。”施工现场一负责人表示,哈尔滨西客站交通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哈西客站主体工程和东西两个站前广场、长途客运中心、公交换乘中心、地铁换乘中心等附属配套设施,目前都在最后的建设推进中。投用后,按测算到站客流可通过零换乘,在15分钟内迅速疏散至哈市。
新增22条公交线路两大广场兼具景观和候车功能
据悉,进站和出站的旅客不会相遇是哈西客站在设计上的一大特点,系我省铁路部门首次应用。这一功能可通过东西两大广场来实现。
记者在西客站东广场施工现场看到,地下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场混凝土地面正在作业。在西广场,停车楼东区开始桩基础施工;齿轮东路正在进行污排、雨排的施工;齿轮西路正在进行取土施工。目前,站前东广场已具备通车功能,能与西客站同步投用;西广场正在与地铁进行交叉施工,7月1日前能够上下客。
据哈西客站地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广场各占地15万平方米左右,设计日接待旅客8万人。其中东广场规划为以绿色景观为主的现代风格城市广场,主要承担高铁站、地铁站、长途客运、快速公交向南岗、香坊区方向人流和车流的疏散功能;西广场规划建设为“水岸丁香主题广场”,同时兼具高铁站、地铁站向道里区方向和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人流、车流的疏散功能。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东、西广场分别构建了地下空间,供旅客冬季乘车。
此外,在西客站南侧还建设了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设计日发车1000个班次,日发送旅客2.5万人次,规划在东西广场两侧新增22条公交线路。
路网7月同步开通西客站到各区驾车最多20分钟
哈西客站投入使用后,道路将与高铁通车同期完成。哈西客站地区路网将向东打通清华街、伊春路,维修自兴街、中兴大道,加上原有的铁路街,向东疏散的街路可达5条,基本可以保证向南岗、香坊、平房三个区域疏散客流;向西修建发展大道、和谐大道,连通齿轮路,保证道里方向客流疏散;向北通过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保证松北方向客流疏散;向南连通规划环路,连通公路客运站与其他城市主干道。目前各条道路全面启动。按照新的街路设计,从哈西客站发车,到达南岗区、道里区只需10分钟车程,到达香坊、道外、平房与群力也在20分钟车程之内。配合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从哈西跨江直达松北,只需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