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0日讯 今年一季度,哈市工商局、市消协共受理各类消费诉求10347件,同比增长27.5%,其中消费咨询9121件,申诉666件,投诉231件、举报329件,为消费者挽回直接损失204.58万元。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手机、汽车、家电、网购、家居建材、电信服务等。
改装车当原装进口车
案例:2010年5月,消费者张先生花了28万元,在道里区城乡路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款某品牌越野车。购车时,商家宣称,越野车为原装进口世界杯限量版等。但在使用中,张先生发现随车配备的导航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影音系统经常黑屏,倒车影像无法正常使用,金属配件生锈等问题。张先生质疑此车有明显改装痕迹,并且越野车与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指南者问题车型以及改装的车饰完全一样。于是,张先生找到商家要求更换导航系统及相关配件并给予相应经济赔偿,但商家一直推诿没有解决问题。目前,此案已投诉到12315。
分析:涉及家用轿车咨询683件,申诉55件,投诉6件,占申(投)诉总量的6.8%,主要表现在检测难、维权难,国产车问题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等。
最低消费 饭钱外还加服务费
案例:消费者张先生今年2月与朋友在哈市某大酒店就餐,订房时商家告知他所选包间设最低消费2200元。得到确认后,张先生开始点菜就餐。用餐完毕后,张先生消费金额为4645元。可是查看流水单时,发现商家又另行收取了他们这一桌18人每人30元的“服务费”,共计540元。张先生认为,就餐前,双方已经约定了最低消费金额,服务费理应包含在内,现在又另行收取服务费,属于强制、重复性收费,要求商家退回540元服务费。投诉到哈市消协后,商家给张先生退了款。
分析:关于餐饮业咨询513件,申诉34条,占申(投)诉总量的3.8%,主要反映酒店重复收费、强制消费、霸王条款等。
以旧换新 为啥不给折现款
案例:2011年3月,消费者马女士在香坊区某家电商场以3299元价格购买了一台冰箱。因为可以享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马女士将家中旧洗衣机拿到商场折价300元钱,商场答应一个月后取款。同年7月份,马女士到商场领取以旧换新折现的300元钱,被商家告知电脑坏了无法办理。
今年1月,马女士再次到商场取钱,商场却称以旧换新活动结束,并以洗衣机不知去向为由拒绝返款。
经12315调解,商场向马女士赔礼道歉,并用电饭煲“代替”折现款送给马女士。
分析:一季度,家电类咨询765件,申诉89件,投诉53件,占申(投)诉总量的15.8%,主要表现售后服务差,送货不及时,违反销售合同等。
电信定制 停止服务还收费
案例:消费者卜先生反映,2009年3月开始,他发现手机话费每个月都要扣4元钱的代收费,共计162元。经与电信运营商咨询才知道是手机语音杂志费用,但卜先生表示没有定制这项短信服务。经调查,卜先生2009年曾拨打某服务号码定制,不久便要求停止服务。12315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协调,运营商为卜先生双倍返还定制服务费324元。
分析:电信服务咨询760件,申诉165件,投诉6件,占申(投)诉总量的19.1%,主要表现在电信合同(协议)争议多;宽带资费标准不明确;定制业务说法多、纠纷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