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减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东北网5月12日讯(记者 印蕾)省减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2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提出,今年我省将突出加强预警、救援、科技、减灾工程和减灾机制等五方面建设工作,提高我省减灾救灾能力。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孙永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分析认为,今年春季我省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土壤干旱,4月份以来,呼玛、孙吴、庆安等12个县(市、区)先后发生了风灾和低温冷冻灾害。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任务繁重,形势不容乐观。
会议提出,我省要加强预警力量建设,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到“十二五”末期,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重点区域主要灾害性天气连续监测,实现提前15分钟至30分钟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8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 16支市(地)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组建车载化、生活自我保障化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加强科技力量建设,提高科技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启动省应急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系统应用开发工作,建立测绘航空应急专业队伍,形成空、天、地、网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加强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措施的保障能力。扩大医药等应急工业品的储备规模,提高应急工业品对抗灾救援的支撑能力。加快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等6座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建设、加固216所学校,启动600个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程,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15个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提高校舍的抗灾能力和基层应急救灾水平,消除抗震不设防地区。加强减灾机制建设,提高依法救灾能力。着力推进县、乡、村、户“直通式”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建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应对防范”有机统一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研究探索防汛物资社会储备征用机制。探索建立方便面、罐头、火腿肠等小包装食品应急保供商业代储制度,确保应急调控市场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