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讯 五月的七台河,花红柳绿,美景醉人。“无论走在哪条街上,都有看不够的风景;无论进入哪个小区,都有令人惊喜的变化,俨然一个大都市的气魄。”人们在尽享美好环境的同时,情不自禁这样议论着:“为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开展的‘十项整治’,实惠最大的是咱百姓!”
自去年开始的“十项整治”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活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建设项目之多、投资额度之巨,均创七台河市历史之最。市财政与各区县场、七煤公司及社会共投入整治资金9.2亿元,力度之大,在七台河市史无前例;成果之丰,令百姓啧啧赞叹。
安享幸福的城市居民
能被列为整治对象,是一种幸运。
位于大同街南侧的老工商局住宅楼立在那里20多年了,阳台外墙墙皮都“粉”了,一碰哗哗脱落。去年8月,对这座楼整治时,选用槽钢加固阳台,中间用30公分重的阻燃挤塑板作阳台墙,经过这些特殊处理之后,再继续实施挂网等工序。安全隐患没了,临街钢窗也换成了塑钢窗……楼内24户居民拍手称快,连连夸市委、市政府给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儿。
学府街农技大厦住宅楼居民孙淑华告诉记者:“这个楼原来夏天漏雨,开春雪化时,墙总是潮的,冬天特冷。现在好啦,做了防水,楼顶平改坡了,楼外面还做了保温。我们一分钱也没掏,这楼就增值了。”
整治中,楼体装饰、牌匾规范还与街道亮化同步实施,市区与山体亮化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扮靓了城市。
美不胜收的新村丽景
从红旗到长兴,从宏伟到铁山,从勃利到金沙,村容村貌整治给我市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
走进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一步一景。崭新的文化墙、整齐的院落、一排排的绿化带、纵横交错的村道、新安装的路灯,让人仿佛置身于城镇之中。新建住房户均70平方米,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防震抗灾,平面布局合理、使用功能齐全、立面造型美观,室内设有卫生间,使用清洁能源秸秆燃气炉取暖,上下水配套、有线电视和光纤入户。
来到素有“杏花村”之称的金沙新区第二作业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现代圈舍,围栏里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正悠闲地反刍;一片绿色荷塘里麻鸭追逐戏水,白鹅引颈而歌;宽阔的硬化路面两边是整洁的U型槽水泥边沟,蓝白相间的水泥栅栏外杏花争春;栅栏里错落有致的一座座农家小院,次第跃入眼帘。正是“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茄子河区铁山乡五星村位于通往兴凯湖旅游区和密山口岸的必经之地,是代表我市形象、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老书记刘庆仁告诉我们:“我们村建了别墅,今年就有村民住上别墅啦!新小区建起16栋别墅,由于有市区两级补助加之帮扶企业的赞助,每平方米造价1700元,每户145平方米。过去几辈子不敢想的事,如今就要实现了。”
斑马线上的文明之风
在开展“十项整治”、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活动中,市委、市政府不仅仅看重环境的改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注重人们文明素质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播撒着文明的种子。
“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这句公益广告,成为传递礼让文明风尚的流行语。我市开展的交通秩序整治,就是全面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素质的会战。
每天交通高峰时段,在主要街道路口都能看到佩戴统一标识、手拿小红旗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他们紧张地忙碌着,指挥行人按红绿灯走斑马线,成为七台河市交管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交通秩序整治中,七台河市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有效地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如今,做文明人、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建文明城在七台河市已蔚然成风。
“十项整治”,让百姓看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满腔爱民情怀,彰显出干群戮力同心建设幸福之城的共同热望。
整治仍在继续,成果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