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富锦市大榆树镇打造“文明乡镇”品牌
2012-05-19 19:05: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9日讯(记者 侯巍)背倚川流不息的松花江水,臂揽绵延起伏的乌尔古力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这里巍然屹立。它就是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镇、佳木斯市农村工作先进单位、佳木斯农村泥草房改造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富锦市大榆树镇。

  2001年3月,隆川、富民、大榆树三乡合一,2002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榆树撤乡建镇。镇域规划面积达407.66平方公里,东西长41.4公里,南北宽32.2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2万亩。共有农户10,104户,总人口3.9万人。镇党委下设41个党支部,其中行政村党支部34个,党员1124名。从此,大榆树镇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提升组织能力,打造“文明乡镇”品牌

  近年来,大榆树镇党委以提升组织能力、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带动农民群众整体素质提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根据镇、村党组织各自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作出了阶段性学习安排。重点抓好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并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参与集中学习活动,全镇各级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推进民主管理,打造“和谐乡镇”品牌

  近年来,大榆树镇党委以打造民主、公开、透明的政府新形象为目标,积极改进乡镇工作方式,大力推进基层民主,通过组织社会群众广泛参与乡镇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使乡镇党委政府加快发展、为民服务的主导性与农村社会各方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有机融合起来,加速推进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大榆树镇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实施了乡镇“五环工作法”,通过“群众提事、党委定事、政府干事、社会评事、组织考事”,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乡镇领导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切实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打造了民主、公开、公平、正义、透明、廉洁的党委政府新形象。近年来,通过实施“五环工作法”,成功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改水、修路、土地流转、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56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改善农村环境,打造“靓丽乡镇”品牌

  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大榆树镇党委立足实际提出了创建“三优型”乡镇的目标,即“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先后争取资金283万元对大榆树村、沙岗村进行小城镇美化改造;建设了总面积5000亩的大榆树特色作物示范核心区;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等方式,全面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应用;投资铺设白色路面11260米,修建4个村级休闲广场。2011年,全镇有1个村申报了省级文明示范村,有3个村被评为市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调整种植结构,打造“特色乡镇”品牌

  近年来,大榆树镇党委以“打造特色品牌、创建经济强镇”为目标,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积极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依托“城边、路边、江边、山边”的独特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发展了玉米、水稻、甜菜、白瓜、大蒜、毛葱、地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业,仅2011年全镇种植玉米14.7万亩、水稻3万亩、甜菜1.8万亩、白瓜5万亩、马铃薯3.5万亩、烤烟0.4万亩。目前太平村的大蒜、茂盛村的小毛葱、华胜村的地瓜和土豆、腰中村的菇娘、兴达村的大头菜、山河村的烤烟、富林村的粉条等一些特色农产品已远销省内外,最远销售到俄罗斯。大力发展以奶牛、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先后建设奶牛小区3个,目前全镇奶牛存栏823头;建设规模养猪场11家,目前存栏生猪67150头,能繁母猪存栏7094头。2011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7025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11702元,同比增长27.17%。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