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20日讯 在绥化市北林区的兴和灌区,一座白色的建筑物非常醒目。北林区农发办副主任马先才介绍,这是财政支持建设的盛昌水稻催芽育苗中心,今年春耕就派上了用场,为周围的12万亩水稻提供大棚育苗服务。
据介绍,两年间,北林区已经淘汰延续了几十年的水稻小棚育秧做法,全部采用大棚育秧,共建成育秧大棚11.6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将增加水稻产能达70.5万公斤。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黄玉凡介绍,2011年,我省以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平台,全省整合各类资金8.07亿元,在全省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高,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集中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70处,2012年全部建成后,可为970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按照亩均增产15%计算,累计可增产水稻6.4亿公斤。
近几年财政部门投入农业科技专项资金5.9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创新、良种化工程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我省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2011年,中央和省共投入农业科技专项资金2.05亿元用于农业科技方面支出。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专项资金1.3亿元。总结推广了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优良品种对当地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40%,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已达91%。同时,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科技创新工程3600万元,重点实施了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耕种栽培技术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工作,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省级攻关项目210项,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省级中心27个。
今年,我省财政部门继续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全省安排资金3600万元,继续支持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农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重大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上占领制高点。围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投入资金4600万元,加快转化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支持5大粮食作物10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安排资金2000万元,加大对种子科研的支持力度,选择一批种子企业,支持开展商业化、规模化品种选育和应用技术研发。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围绕我省粮食主导产业,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开展以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内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解决制约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继续支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