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日讯 宽敞明亮的实训基地里,身穿整齐工服的技师们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操作规程,这幕只在企业才有的生动场景每一天都在佳木斯职教集团上演。组建于2006年的佳木斯职教集团,经过6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发展成为建筑面积达22.5万平方米,资产规模达到15.53亿元,教职工881人,在籍生总数2.1万人,拥有机电、焊接、信息工程等9个系,并在佳木斯所辖的富锦等地有7所分校,设有36个多层次、多学制专业的区域性职教中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450多名实用人才。
2006年1月,佳木斯抓住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市里原有分属教育、劳动、人事等9个部门的18所院校进行资源整合,随后成立佳木斯职教集团,并筹资2亿多元,建设和改造了教学场地,以及综合体育场和拓展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为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知识与技能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动手能力,职教集团开创了“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即:一体化综合教育模式、基地化培养模式、订单教学就业模式和贴身式服务教学模式。先后与沈阳三一重工、中石油、大连机床厂等国内61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人才需求总量达万人以上。
佳木斯职教集团还致力打造学生欢迎的名师团队。引进急需高端人才17人和研究生5人,面向社会招聘拔尖创新人才340余名。完善人才聘用管理机制,健全教师奖励制度,定期评选“十佳教学新秀”、“十佳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等,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安排75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利用30多个项目对教师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集团还不断实施育人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创建“名校工程”活动,对全集团育人传技工作实现全覆盖,强化了一处室一重点,一系部一特色。适应经济发展,打造特色专业。将课堂与实际需求对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民工、失地农民培训力度,开办“瓦工、装潢、家政”等工种培训,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自2006年开始,实施了“三个三智力扶贫”阳光工程,每年招收百名贫困生,为其减免学费,毕业后一次性推荐就业。
近年来,佳木斯职教集团对外输送了大量社会欢迎和市场需要的实用人才。其中,技工毕业生2806人,中职毕业生1644人、高职毕业生1000人。高职就业率达到95%,中职和中专就业率达到97%。该校毕业生王莹堃发明的“天龙八部”洗车方法,被用人单位开出了年薪30万元的“工资”。引入国际劳工组织SYB、IYB阶梯培训模式,创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投资650万元的农村市场营销专业及技能实训基地项目,成为区域性基层和学生们欢迎的热门专业。该校还积极运用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堂与车间、学生与学徒、作业与作品三个“一体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以及韩国大邱学院、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等10余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修与留学生学习。建立起200多个重点院校、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域外实习基地。完成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十一五”重点攻关课题。投资8300万元,辟建了占地12.1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园区,建成了全省首家公共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