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6日讯 “到今天,南岗区拆违724处,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其中,为了保证三环路的建设,重点在王岗镇拆违面积达14万平方米,占拆违总面积88%……”5日,哈市南岗区拆违办综合科科长陈超对记者说。
据悉,南岗区在今年上半年的拆违攻坚战中,组织公、检、法、规划、土地、执法等,多部门联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对王岗镇辖区内私建大棚、房屋进行依法拆除,保障了哈市重点工程三环路的前期工作。与此同时,还在拆违空地建起了上万平方米的绿地。
垃圾山上盖大棚拆了
日前,看到哈尔滨要修三环路了,南岗区王岗镇的一些村民在规划的施工路上盖起了大棚,打起了套取补偿款“发家致富”的算盘。在南岗区王岗镇房身村,竟然有10余栋大棚密密麻麻地建在了垃圾山上,大风吹过,大棚摇摇晃晃。王岗镇镇长贾军告诉记者,这些大鹏没有正规审批手续,而且不具备使用价值。
为此,南岗区当即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拆违联合执法工作组,工作组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对房身村、兴利村辖区内300余栋搭建大棚、部分私建房屋进行联合执法、依法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多部门联动是拆除违章建筑的法宝之一,在南岗区京哈出城口的违建拆除过程中,城建局牵头和协调区执法局、拆迁办、民政局、七政街道办和七政派出所,按照各自职能,对拆迁范围内的占道设施和违建,区分性质、划分类别。对属于无偿拆迁的住户,促使其自行拆除,逾期强拆;对应给予补偿的住户,按建筑类别进行准确评估并计算出应付的补偿款项。
用情打动钉子户搬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哈市南岗区清滨路与七政街口有一处近700平方米的违建,10户居民中6户是低保户和特困户,多年来拆了9次也没有拆成。
南岗区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天天到这儿“上班”,和居民“磨叽”。沈某夫妻二人都是残疾人,女儿正上中学,家里连吃根油条都算是奢侈的事。他家40多平方米的房子没房照,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经认定,决定对其按有照房屋补偿,补偿价格也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高限。但沈某还是抵触拆迁,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认真了解了沈家的难处。
原来,沈某的心结是,每月除了200元的低保费,他哥哥的一处出租房每月还有500元的租金,可他哥哥的房子也在拆迁之列,一旦拆迁,沈家不仅没了房子,还要失去每月500元钱的收入。于是,南岗区民政局将沈某的低保费提高到400元钱,保证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沈某夫妻行动不便,找新房子也是难事,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便按沈某提出的“一楼、朝阳、一室半”的要求四处找房源,结果找了十几处房屋,沈某都不满意,最后,七政街道办租的房子让沈某点头了。沈某搬家那天,拆迁办和七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又来了,帮忙整理东西、打包,并找来汽车,直至将沈某一家送上搬家公司的车。
拆违辟建绿地美了
在此次拆违过程中,南岗区本着拆建结合的原则,已经建成了四片城市“微型森林”,小的500多平方米,大的近4000平方米,还增加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让附近居民切实感受到拆违带来的环境福利。
拆除了学府路京哈出城口区域的违建,建成了2581平方米的片林,栽植树木有20个品种,达6963株,其中乔木、云杉、杨树等14个品种树木6114株,灌木、丁香等6个品种树木849株。
拆除了清滨路与七政街的违建,在这块三角地上建起了绿地总面积520平方米的片林,栽植樟子松、丁香等树木207株。同样,在拆除了沿河路和苗圃街两处违建后,建成了沿河路健身广场,绿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栽植云杉、丁香等8个品种树木974株,安装上了10套健身器材,受益的附近居民达到两万户。建成的苗圃街健身广场,绿地总面积3800平方米,栽植银中杨、柳树、黑松等8个品种树木5167株,铺装地面1820平方米,砌筑挡墙498延长米,新增体育健身器材10套。如今,这里成了上万户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