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0日讯(胡春风 记者 高长利)7月下旬以来,依兰连续出现大范围集中降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依兰县29日连夜召开防汛抗灾紧急工作会议,并连夜组织抢险救灾人员奔赴一线,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据统计,7月20日—30日8时,依兰县累计降雨量达225毫米,是历史同期平均数值的4倍多。其中,仅7月29日当天降雨量达107.6毫米,是有气象记录52年以来降雨量最大的一天。城区和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总数达3.76万人,受灾农田28.19万亩(其中1.8万亩农田绝产,26.36万亩农田减产近50%。),进水房屋1398间,冲毁桥涵闸188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48.7万元,已转移人口1398人。
依兰县迅速成立了全县防汛抗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赵长满、县长何宪光担任组长。要求各乡镇全面落实防汛抗灾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应对好局地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和城区内涝。在开展抗灾工作的同时,按照“查细、查实、查严”的要求,对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查,切实保障汛期安全。
目前,依兰县已准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配。集中县内各部门和个人具有抽水能力的车辆,统一调度,根据各社区情况,派驻重点区域全力抢排积水;打开所有强排站,备足水泵和排水管线,确保最大程度地抢排积水;全力抢修水毁道路、桥梁,做好供电设施维护,保证正常使用;由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联合武警,准备充足的编织袋和砂子,第一时间赶赴有险情的现场,果断处置灾情;切实做好汛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依兰县要求防汛抗灾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实行向县防汛办“零报告”。对可能出现重大险情的要害地段,组织专人设立警示标识,明确专人24小时值守。按照应急信息上报的有关规定,一旦出现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将信息向上级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