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8月3日讯 让孩子独自窝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还是把孩子送进托管班、培训班打发时间?暑期中,不少双职工家庭都为如何带孩子困扰不已。“独柴难烧、独子难教。”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一种被称为“家庭互助”的带孩子方法在齐齐哈尔市悄然流行,多个家庭分工合作,变“独养”、“圈养”为“拼养”,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能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和伙伴玩耍的乐趣。
7月31日上午9时许,博物馆,13岁的王怀天、李燕妮、董超、邓晗乔,在王怀天的爸爸王兴友的带领下,一起进行“文化游”。
“以前放假,我一个人可孤单了,经常吵着要妈妈给我生个弟弟妹妹。现在我们4个就是兄弟姐妹了。”李燕妮说。
董超说,以前他感到很孤单,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有了伴,大家在一起学习、跳皮筋、下棋、画画、打球,每天都很快乐,也就不那么爱上网了。
今年春节,这4个家庭还在一起吃团年饭。“大家都到我家来,一人做一个最拿手的菜,有咖喱土豆、番茄炒鸡蛋、可乐鸡翅……”邓晗乔说,这是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团年饭,感觉特别温暖。
整合家庭资源相互取长补短
在4名孩子的班主任程爱华和家长们看来,“拼养”能整合各家资源,相互取长补短,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快。
程爱华举例说,董超的数学很棒,其他3个孩子常向他取经。而董超的英语以前比较差,在另外3名同学的帮助下,现在有了很大进步。“我很讨厌记东西,李燕妮常给我讲解语法、句型,教我记忆方法,还经常抽查我的背诵情况,学习效果好多了。”董超说。“孩子们在一起互相影响,共同进步。邓晗乔现在懂事多了,有时会帮忙分担家务,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了。”邓晗乔的妈妈朱亚萍说。
王兴友告诉记者,家长们平时交流频繁,互相学习好的教育方法,看待问题更加积极,对孩子也更加理解和包容了。
观点:加强安全教育费用各家分摊
据了解,这种“拼养”孩子的方式,在齐齐哈尔市正在渐渐兴起。对此,齐齐哈尔市教育专家认为,“拼养”比“独养”更加科学,不仅让孩子不再孤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孩子们在一起,需要家庭居住空间足够大,而且家长之间也要建立足够的信任感。还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不然出了事故谁负责?”
家长魏红英和2个家长,也对孩子实行“拼养”模式。她的经验是:经济方面实行AA制。孩子们到家中吃饭,无非就是加几个菜,这部分费用由各家支付就行了;但一些额外开支,如看电影、参观、外出旅游等,建议建立明细账,由各家分摊。这样一来,“拼养”基本上就不存在额外支出了。
记者提醒, “拼养”家庭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自护、自救教育。当孩子们出现矛盾时,家长尽量不要插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