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伊春市平安伊春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2012-08-09 15:01:01 来源:伊春日报  作者:李宏 朱晓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伊春8月9日讯 近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主旋律,不断加大平安建设推进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建设,“平安伊春”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刑事发案逐年下降,社会治安满意率、人民群众公众安全感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达标优秀单位,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平安县区的全覆盖。

  随着全市改革开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不断深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多。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了历史性遗留问题,安置了森工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以及老知青和大集体职工,解决了“五七工”、“家属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补发了拖欠项目内养老金和林业企业职工工资;先后三次增调了林业职工工资,兑现了林区教师、公检法干警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提高一倍多;15万城乡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铺开,惠及林区人口45万人。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维护了林区社会的持续稳定,还为“平安伊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平安伊春”创建被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年度目标考评和重点工作推进之中,同任期目标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层层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状,由市委书记、市长同21个县(市)、区(局)和25个三权在上系统党委的党政主要领导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也都按责任状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形成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具体到人、奖惩兑现到人的良好互动局面,使综治责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和每个角落。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拿出近10万元兑现责任状,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对综治办公经费、防范经费和人员编制等予以倾斜,为平安伊春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了保持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以提高社会治安满意率为目标,建立完善了社会治安评估预警机制,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严打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3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行动,狠煞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稳定了社会治安形势,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刑事发案逐年下降。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由2009年的3031起下降到2011年的2574起;全市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由2009年的97.1%提高到2011年的97.7%,高出全省公共安全感2.2个百分点,全市人民群众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由2009年的97.7%提高到2011年的98.6%。

  在强化打击的同时,全市各地不断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搭建起治安防控快速反应平台,形成了街面网格化、社区专群化、单位责任化、阵地实战化、村场联防化的防控格局,全面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同时,还扩大了平安创建活动的外延,除了广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屯、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形式的创建活动外,还在拓展平安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平安工地”和“平安旅游景点”活动,延伸创建平台,扩大创建层面,深化了平安创建工作,全市平安建设的覆盖面达到了100%。

  为了不断深化平安伊春建设,全市各地、各部门着力抓好信息化建设。在“大调解”工作中,依托原有的综治维稳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或司法所设立“大调解”工作办公室,在村、社区(居委会)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室,全市共建三级调访组织1158个,覆盖面达100%;4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调访办公室,413个村(居委会)建立人民调解室,形成了排查、疏导矛盾纠纷的强大力量,搭建起信息反馈的工作平台。在技防建设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市已建成一级监控中心1个、二级监控中心21个、三级监控中心102个,共建设视频监控点4047个,城市重点目标、部位安全技术设施安装率和完好率达到了100%。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全市各地、各系统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加强综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综治工作人员素质。全市共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91个、村(社区)综治工作站440个。相继健全完善了《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综治委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发了《伊春市治安员管理办法》、《伊春市“平安县区”考核办法》、《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检查验收标准》和《全市创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平安单位”活动考评标准》等基础性文件,使全市平安建设的基础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提高综治干部的素质,各级综治部门和系统单位每年都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大了对本地、本系统综治干部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了综治干部的素质,夯实了综治基层基础,为实现综治工作新发展、新跨越提供了根本动力。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营造“平安伊春”氛围。市综治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综治知识竞赛、综治有奖答题活动等,今年4月还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周、控制发案周、安全生产周和防火安全周“四个宣传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踊跃投身到平安伊春建设中来,形成了“参与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城市调查队的抽样调查,全市公众对平安建设局满意度为98.1%,高出全省公众对平安建设局满意度2.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民群众认为平安建设活动有效果的占99.3%,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全市各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市里分别确定了区、街道(乡镇)、社区三个层次3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培育了一大批鲜活的典型和经验。市司法局建立的刑释解教“双延伸”体系,美溪区的“群众选警长”警务机制改革,西林区的“QQ警务室”、“居民消防自救站”、“温馨表决室”,铁力市的“七字调解法”经验等在全省一开先河,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肯定。伊春区建立六大体系、十八个机制的社会管理创新做法,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

  3年来,通过开展平安伊春建设,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平安建设外延得到扩大,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平安建设效果得到显现,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伊春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并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