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的文明修养犹如标尺,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东北网8月31日讯 “创城”,不仅是一次提升城市文明的冲刺,更是一次升华市民道德修养的良机。
筑道德讲堂吹文明新风,以文化育人传中华经典,学“最美英雄”做身边好人——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哈尔滨正以前瞻视野奋力镌刻城市前行发展的文明坐标。
道德讲堂劲吹文明新风
8月1日,由华夏文化振兴基金会管委会等单位主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大型公益论坛活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举行。令主办方惊讶的是,原本担心无人响应的讲座迎来千余名听众,会场的数百个座位根本不够用。为方便更多听众,主办方临时开通了旁边的一间会议室进行同步视频直播。
“每逢这种国学讲堂,我总是和家人一起来听,我们一家都非常喜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来自哈市南岗区先锋社区的刘女士说。这场为期两天的大型公益论坛活动,由国学大师李一冉等作了《百善孝为先》、《久病床前有孝子》、《伦理道德与身心健康》、《中华优秀文化寻根》等国学讲座,吸引了众多像刘女士这样的冰城国学爱好者。
国学讲堂受到市民追捧,只是国学热在哈尔滨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的推动力来自市委、市政府的一项创举:紧紧围绕“进道德讲堂、受道德淳化、做有道德人”的工作原则,全市各区、县(市)建设道德大讲堂,规定道德讲堂“有固定场所、有制度计划、有统一标志、有特色装饰”等“四个有”和“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规定环节。目前,全市道德讲堂数量已达655个。
哈尔滨市还组建了两支宣讲队伍,一个是利用市内各大专院校和社科院所从事文化、道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公民道德讲师团,另外一个是由10名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冰城好人”组成的“冰城好人”报告团,深入全市各街道、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和农村开展宣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素质。
在广泛开展道德宣讲基础上,哈尔滨市还精心设计了宣讲式、评议式、案例回放式等形式多样的宣讲形式,着重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把事迹编写成故事、制作成展板进行典型人物事迹宣传。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市民学校、全民阅读活动等载体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发挥网络、短信、广播、电视及报刊专栏的作用,吸引群众积极走进道德讲堂,宣扬“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得好报”的理念,让市民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文明新风。
文化育人传承中华经典
6月20日,“迎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全市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道外区专场”举行,稚嫩的童声传递琅琅上口的中华经典,也展示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靓丽的人文风情。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哈尔滨始终注意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如今,在哈尔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了小学低年、小学高年、初中、高中四个版本的《哈尔滨市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小常识》、《哈尔滨市优秀童谣作品选编》、《哈尔滨市美德阳光少年事迹选编》等7本书,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香坊区还编写了《花开的声音》德育教材,收录了该区十多位教师的100首原创儿童歌曲,(下转第五版)
日前,南岗区花园街道办事处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南岗区优秀共产党员李恩海对辖区内的50余名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报记者赵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