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韩振清: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行
2012-09-03 10:53: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朱东辉 张增玲 马少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9月3日讯 8月中旬,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记者走进了韩振清的家,在他的29平方米小屋里,记者看到了这位“网络红人”的快乐生活。他和妻子正在上网,刚上高中的儿子准备出门,韩振清伊春老家的战友张峰也在他家中做客。

  韩振清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三个人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张锋举起大拇指对记者说,雷锋活着时,他没见着,但活着的雷锋,却和他在一起快40年了。

  雷锋甘当革命的傻子 我甘当革命的疯子

  韩振清1959年生于伊春市,10岁时,失去母亲,靠政府救济度日。六七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使韩振清终生难忘,2月份的一天,他跑到离家不远的水泡子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一旁正在钓鱼的一位男青年立即趴在冰面上,死死地抓住韩振清的手,硬是把他拖出了冰冷的水面。

  “虽然我不知道他姓什么,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好人。”韩振清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昔日的救命恩人,也因此下定决心今生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好人。

  因总是帮助邻居们做好事,小时的韩振清成为那片居民区中最仁义的孩子,上学时,他就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书送给学习差的同学,鼓励他们上进。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19岁的韩振清参军了。在吉林省四平市某部队,韩振清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常年做好事。入伍两年零三个月入党,两年零五个月成为沈阳军区的学雷锋典型,两年零八个月被军区党委通报全区破格提升为军官。

  他看到战友们对书籍的渴望,就将每月6元的津贴费,除了买牙膏外,几乎都攒下用在购买图书上。几年来,他累计购买各类图书几百本,办起了读书角供战友免费阅读。

  韩振清转干后,很快带出了全团的尖子排并被评为标兵排长。他所在的师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远学雷锋,近学韩振清”的活动。

  1984年到1988年,韩振清在外省工作。因为经常把钱花在向学校、医院、敬老院捐赠图书和收留、帮助走失流浪的儿童上,韩振清不被单位个别领导及一些人所理解,先后七次被误解成“精神病”送进医院,第一次住院长达半年之久。

  他在日记中写到:“雷锋甘当六十年代革命的傻子,我敢当八十年代革命的疯子”。在医院,他协助医护人员管理和看护病人,并主动帮助打饭、擦地、收拾卫生,经常为患者清洗衣服上的屎尿。他还用自己的钱委托护士买了100多本图书和画册,赠送给医护人员和患者,被医患人员称为“精神病院的活雷锋”。

  在众多好人的帮助下,韩振清终于得以平反。1989年,哈市中级法院委托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做法医鉴定,结论是:精神病之说不成立。

  韩振清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一直走来,如果心中没有信仰支撑着,可能早就倒下了。是信仰、求知、爱的精神一直引领和鼓舞着他,成为他的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

  让书作为爱和智慧的种子撒满校园和社会

  1993年,韩振清转业到哈药六厂工作。按级别他是转业干部,但他却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到车间当了一名工人。他将车间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一次,春节马上要放假,而堆积如山的成品药因没有捆绑箱包无法入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悄悄用了五六个晚上义务加班整理,一干就干到半夜一两点钟。

  1998年12月份,随着全国企业改制精减潮,他下岗了。但他怀着一颗自强的心干起了卖旧书的小生意。经过苦心经营,终于从摆小书摊开始发展成为哈尔滨最大的一家古旧书超市。

  韩振清觉得对贫困家庭和孩子不但应该在物质上进行帮助,同时更应该在精神上对他们进行“扶贫”。于是,他开通了“韩振清好主意热线”,在精神和智力上扶贫。在节假日期间自费花钱打广告,欢迎全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来看书,并经常把大量的图书捐赠给学校和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韩振清捐赠、租借、卖的图书累计达100多万册,使40多万人受益。2007年,韩振清拿出两万多元积蓄,办起了“老兵和谐文化站”,并买了各种棋类和球类,供居民免费活动和阅读书刊。

  韩振清热爱、关心哈尔滨,积极向有关部门谏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2004年和2005年,他两次花了近2万元在哈市各大报纸上,分别做了10天左右的公益广告,如其中一份倡议书这样写着:“哈尔滨能够奔小康,我的书才会越卖越多,哈市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因此我倡议,你、我、他全体市民朋友拿出我们的责任感,携起手来关爱我们自己的家!”

  今年5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弘扬雷锋精神、共建精神家园”校友韩振清捐书仪式,在伊春市伊春区铁林小学振清的母校举行。韩振清用卖旧书赚的钱购买了946册新书捐赠给母校,价值1万余元。

  造就更多的成功人才 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坚持40多年学雷锋的韩振清,没有把信仰只停留在学雷锋做好事、通过捐书播撒爱和智慧的种子上,而是学习雷锋“做国家的主人”,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心国家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上,把学习雷锋精神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今年7月的一天,韩振清收到了教育部的来信,说他不久前寄的教改十五条建议和“成功人才造就图”已收到,现已转给教改办参考。

  有关专家认为,该图将教育、管理、成功、成才等要素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在培养和选拔各类人才、加强现代管理、更好地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等方面,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这条艰辛的路还要从1984年韩振清在部队开“军人心理诊所”说起。当时,韩振清潜心研究心理治疗问题,写出了《军人心理治疗一百法》。一天晚上,他偶发奇想,发现还没有人用图示的方式将培养人才、成功成才与科学管理融为一体,他决心敢吃螃蟹,勇填空白。从那天起,他翻阅大量兵书,仅有高中文化的他,硬啃教育学、管理学、智慧学、成功学和社会学相关书籍。

  下岗后因为无钱无房,爱人与他离了婚,他领着两岁的儿子相依为命过日子。没有房子,只好每月花40元钱租一个棚子过冬。棚子四面透风,虽然生了个炉子,但孩子仍然被冻得直哭。见此情景,这个当过兵的男子汉,咬着嘴唇流下了内疚的眼泪。尽管这样,为了“造就图”的完善和出版,他仍然不断坚持修改图中的具体内涵,充实条目,对文字进行反复斟酌。

  为进一步探索“造就图”的内在联系,增强其科学性,1987年10月,他自费到上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调研。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最低价的房间。最后,钱花光了,3天没有吃饭的他差点晕厥,困难之时遇到了上海东方电视台记者,借给他500元钱,这才解了围。

  2008年1月,“造就图”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两个月后,韩振清就将1000张图赠给了正在开会的省人大代表。今年“七一”前夕,他又将1000张图赠送给伊春市委机关工委和伊春市文明办。4年多来,他先后赠图3500张,受益者中有学校、党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