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日讯 日前,哈尔滨首列地铁列车下线。长春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洪伟如此评价哈尔滨地铁:长期以来,中国地铁车辆一直注重功能使用而忽略外观设计和车内人本化需求,而哈尔滨地铁率先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堪称世界地铁车辆精品。
几经修改的地铁“外衣”
冰蓝色的车身、富有动感的雪花,哈尔滨地铁车“外衣”,彰显着城市最独特的文化。“地铁作为城市的标志之一,就要有城市文化的烙印。哈尔滨地铁,表现的正是冰城独具的冰雪文化。”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柏成说。不过,让地铁体现地域性,给从未来过哈尔滨的德国设计师出了一个难题。
第一版美工方案,虽让人眼前一亮,但仍未突出哈尔滨的特色,于是,德国设计师们不得不亲赴哈尔滨寻找灵感。恰逢隆冬时节,哈市的冰雪特质吸引了设计者,灵感由此而生。冰蓝色主色调源于冰雕,配以雪花图案,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跃然车厢之上。
车头设计借鉴iphone理念
车辆制造,有现成的模型可以模仿,但普通的“水滴形”列车沉闷且传统,哈尔滨地铁拒绝平庸,于是,从车头开始进行突破,全新的风格新颖但不夸张,体现出哈市的大气、洋气与包容。
哈尔滨地铁车头平面式,颠覆了以往的斜坡式。由全景式玻璃打造的前窗周围,采用的是曲线轮廓,与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无形的神韵”异曲同工。车头正面采用直线将各功能区划分开来,与欧洲文化追求的科学严谨性相吻合,并充分考虑到如iphone等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理念,采用平面及分模块的设计。
为了体现哈尔滨的洋气,对于车内颜色运用,颇为考究。贯通道是暗红色、拉手是枣红色、坐椅是大红,通过不同层次突出中国红的特点。为了精选颜色,哈尔滨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通过在铝合金喷漆出来的各种色彩中,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挑选出适合的颜色。
每颗螺丝花纹都整齐一致
哈尔滨地铁人对于地铁车辆制造可谓苛刻的细致要求,使得哈尔滨地铁制作非常精致,“几乎所有到中国北车长客参观的各地地铁集团负责人,必看哈尔滨地铁。”生产商相关负责人说。
精品之精,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哪怕是一个螺丝都不放过。“车门轨道处、中顶板处的裸露螺丝,拧紧后的‘十字花’花纹都要求摆正,一颗颗校对。”马柏成说。就连电视机的边框,也是经过几次挑选。起初的边框为金属质感,看上去并不高档,经过比选,确定为具有磨砂质感的材料,费用没高多少,但档次上来了。此外,车内拉手与扶手间的布条颜色等,都经过斟酌。
让哈埠市民坐舒服的地铁
摸哪儿哪儿舒服、看哪儿哪儿顺眼,看似简单,却成了哈尔滨地铁车辆最高的目标。
为了给乘客提供乘坐舒适性,哈尔滨地铁所有坐椅高矮全部按哈埠市民的体型特点,以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坐椅的高度为450毫米即0.45米,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乘客感觉舒服。”马柏成说,“同样,车内的扶手、拉环等,设计高低也经过计算,高度适中,其中,拉手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20毫米,约1.6米。”
而拉手的材料,同样经过精挑细选,为拉丝不锈钢,不但有光泽度,而且舒适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