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退休老人闫俊和--满腔热忱洒向林木和孩子
2012-09-24 08:32:1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嘉怡 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讯(见习记者张嘉怡 记者雷蕾)“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舍不得撇下这些陪了我几十年的树……”今年已经74岁的闫俊和是大庆市让胡路区星火牧场的一名退休职工。老人虽然身体已不像当年刚来大庆垦荒时那般健硕,但如今仍然能看见他步履蹒跚地活跃在林木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活着就干,死了就算’的朴实诺言。

闫俊和。东北网记者 雷蕾 摄

闫俊和获得的奖牌和血压仪。东北网记者 雷蕾 摄

  他把奉献“植”入人生

  走进闫俊和老人的泥土房,从家居到布置都很“80年代”,墙壁上贴满了毛主席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画像。桌上摆放着“大庆市道德模范”、“百面红旗——优秀共产党员”等奖牌,还有血压仪和一些药品。由于长年在阴冷潮湿的林地工作,近年来闫俊和积劳成疾,身体逐渐走下坡路,患有心脏病、高血亚、肺结核、风湿病等,不适宜远走,儿子儿媳也劝他回到市区的楼房里去住,可他没有放下手中的剪刀,每天还要去伺候他的那些树。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闫俊和对党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我9岁时就没了爹娘,是党把我养育成人,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太多,我就希望能做点事儿报答党对我的养育之恩。”1956年,19岁的闫俊和就响应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召唤,随着支边垦荒大军来到星火牧场。


 

  星火牧场,是一个以养畜、种地、营林为主业的生产单位。从1975年开始,星火牧场六队的林地守护工作就由闫俊和担任。每天清晨,他带上妻子烙的鸡蛋饼开始了一天的护林工作,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林地,上午转一圈,下午转一圈,哪的树少了,哪的树有伤了,他都要一一查清楚。到了雨天,闫俊和穿着水靴看护林木,脚板磨出了水泡,他索性脱下靴子光着脚走。护林是个良心活儿,既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闫俊和跟自己“约法三章”:不懒惰,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不徇私,无论谁盗伐滥砍都要惩罚;不特殊,组织上给的任何特殊照顾都不接受。种一棵就活一棵,种一片成林一片,闫俊和为自己定下今生义务植树、修护20万株的目标,如今他已累计修护树木近15万株,成材近10万株。

闫俊和养护的林木。东北网记者 雷蕾 摄

闫俊和为了护林跟老伴住在泥土房里。东北网记者 雷蕾 摄

  他把希望“注”入教育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不能让孩子们像我一样”。尝尽了没文化的苦头,1995年退休后,闫俊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教育上。牧场里有一家武姓的人家,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孩子面临失学,闫俊和得知后找到武家,承担起资助两个孩子上学的责任。在两个孩子武培丽、武培培完成小学后,为了使其能继续上初中,他又花2500元买了两头奶牛让武家夫妇饲养,产奶归武家,下母牛犊一人一半。如今两头奶牛都已下犊出奶了,武家里还买了新的小四轮拖拉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如今,武培丽考上了河北大学,每个假期,她都要先回来看看帮助她的闫爷爷。

照片记录着闫俊和的奉献人生。东北网记者 雷蕾 摄

  十几年来,闫俊和先后资助了15名学生上学。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挤出2万多元为贫困家庭孩子交纳学费、书费。闫俊和还经常捐款捐物,为党和国家分忧,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他捐款600元,汶川大地震他缴纳特殊党费600元外,又捐款660元。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总得给子孙留下点什么吧……”这是闫俊和老人跟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把资助贫困学生和义务造林当做自己一生的使命,用朴实的行动把一腔诚挚的爱回馈给党和社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