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7日讯 24日,在中央电视台新址演播厅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颁奖晚会上,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唐德国际电影公司等单位拍摄的电影《萧红》荣获优秀电影奖,为黑龙江赢得了荣誉。
电影海报(资料片)。
电影《萧红》以黑土作家萧红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从情感经历入手,再现了女作家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她不凡的创作生涯。作为电影的编剧和制片人,乙福海从中宣部领导手中接过了奖状和奖杯。26日,记者采访了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他。
《萧红》获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奖
1991年从黑龙江省艺术学院编剧班毕业的乙福海是我省知名剧作家,他创作的广播剧两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说起自己拿到的五个一工程电影奖,乙福海仍十分兴奋:“作为一个搞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萧红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先辈,她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是让后辈景仰的。20多年前,当我刚刚走进省艺校编剧班时,作为班长的我,就领着全班同学从哈市市区骑车到呼兰萧红故居参观,探寻这个蜚声全国女作家的生命轨迹。可以说,那次踏访深深震撼了我。100多年前,从萧红故居,从呼兰河畔走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知名作家。我作为黑龙江人,感到十分激动,并从那时起就有一个愿望,用手中的笔来描写心中的女作家。”
乙福海告诉记者,萧红的文学成就很高,她的传记约有70多部,呼兰本地也有人写了影视剧本,听说有六七百个,上世纪80年代著名剧作家白桦也曾写过《萧红传》。
2000年,全省挖掘文化资源,梳理项目时有人提议在呼兰搞影视基地,在呼兰河沿线发展文化园区。萧红的生活经历和文学路程,真实全面体现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萧红本人就是一张黑土地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基于此,作为剧作家的乙福海萌生了写萧红生活的电影剧本的念头。
2007年,他开始动手研究萧红生平,积累素材,和章海宁、刘乃翘、叶君等黑龙江本土研究者交流,并得到了萧红的侄子张抗的同意。研究工作进行了3年,2009年他写成了剧本。
乙福海展示获奖证书和奖杯。
《萧红》剧本获夏衍电影文学奖
电影剧本《萧红》得到了省里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了论证,2009年获得中国电影界的编剧“奥斯卡”——夏衍电影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一级奖项,是中国电影文学的最高奖。
这次夏衍电影文学奖征文共收到1171部作品参加评比,最后仅35部作品入选,其中优秀电影剧本5部,创意电影剧本30部。
《萧红》是黑龙江第一部获得优秀电影剧本奖的作品,而且还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类商业文艺片。
两小时内浓缩女作家的悲壮人生
萧红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却创作出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她从呼兰河畔走出,直到病逝于香港,生活轨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乙福海说,电影不是电视剧,能有几十集,两个小时的电影要把萧红波澜起伏的人生一一详述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从萧红的情感入手,把一位正直坚强的女作家在烽火连天的年代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描绘出来,“把萧红的情感写出来,浓缩女作家悲壮的人生,让观影的90后知晓她的创作生涯、人生轨迹和反叛性格,把她的形象搬上大银幕,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作家,这才是我电影创作的初衷。”
乙福海告诉记者,电影刚开始是在炮火中的香港,萧红临死前与骆宾基在44天的相处中交叉回忆,回想小时候的经历,从哈尔滨、上海、武汉、临汾、重庆、大同直至香港,多地闪回,时空交错,将女作家一生的重要节点表现出来。在电影中,萧红的文学主张、心中梦想等都通过不同的场景,借用角色的话来一一展现。
电影中,在香港,萧红中国作家的身份被界定,是位声誉鹊起的女作家,受到香港文化界的追捧,她的声誉在香港达到了顶峰。萧红病重期间,宋庆龄、柳亚子等人都到医院看望过她。影片中,她在香港文学界大会的讲话,体现了她的文学主张;病重之中,她不断要求回到家乡,回到呼兰河畔童年生长的地方,让观众知道了她的心中梦想。可以说,这些潜移默化的电影手段,让观众了解了中国文坛一颗早早陨落的巨星的生活轨迹。
经典台词引哄堂大笑
在电影《萧红》立项后,电影剧本引来了众多影视公司和导演的青睐。华谊兄弟和香港导演许鞍华等都有意向拍摄这部影片。最后权衡诸多因素,制片方决定交由北京唐德国际电影公司合作拍摄。
乙福海说,因为唐德公司提出,能导这部影片的只有李安和霍建起两位知名导演,最后唐德公司决定由霍建起执导,“霍建起曾在佳木斯附近下乡,工作后又到鹤岗实习过,他拍的《那人那山那狗》、《生活秀》等影片很唯美,作品在艺术上把握不错,描写情感也很拿手,让人感到放心。用上海电影节主席致辞中的评价来说,就是‘制作精良,画面精美’。”
说到这部电影的台词,乙福海如数家珍:“片中的台词很经典,像萧军初遇落魄中的萧红时说道‘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当他在上海遇到了心仪的女子阿虚,又再次说了上述的话。”
乙福海说,当时观众哄堂大笑,年轻观众对几十年前萧军百试不爽的“必杀技”有感而发,“片中萧红的话同样有哲理‘他对女人,很会划根火柴,燃烧了自己,让女人感动,又善于当着这个女人的面再划另一根火柴,照亮另一个女人’。”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比喻“二萧”更是经典:他们像两个刺猬,离近了互相扎刺,远了又互相想念。
小宋佳演萧红看首映泪流满面
乙福海告诉记者,剧中萧红的扮演者让他们思量了好久,起初想定范冰冰,但没有成功,后来决定由王珞丹演萧红,结果档期一拖再拖,只好放弃,最后选了小宋佳,“她是哈尔滨人,还是国内一线知名演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4年,又有在上海生活的经历,一个家乡人演家乡的知名女作家,她和萧红经历有雷同的地方,实在是合适。”
在99天的拍摄完成后,小宋佳对自己的表演不很自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萧红》首映的那天,她对乙福海说:“我一夜没睡,因为不知道观众会是什么反应,专家会是什么评价,我十分紧张。”
观影时,她泪流满面。不仅是在场观众,她也对自己的表演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自己能演这位知名女作家是一生之幸事。乙福海说,《萧红》的拍摄期虽然只有99天,但很多时候都是昼夜奋战。在横道河子影视城,室外气温零下34度,小宋佳和剧组工作到凌晨两点多;上海车墩影视城拍哈尔滨大水一场戏时,由于是实景拍摄,小宋佳等演员连续两三天都得在1.2米深的水里演戏;在拍重庆轰炸一场戏时,炸点就在小宋佳周围,她全然不顾危险,表演很投入。
说起演萧军的演员黄觉,乙福海讲起了一个趣事:“当初我死活不同意他演男主角,僵持了两三天,人家问为什么不行,我说他演过《人间四月天》,太阴柔了。结果人家说,你搞错了,那是黄磊,这个黄觉是演《倾城之恋》的。黄觉虽是广西人,但很有东北人的风范,不仅和萧军神似,声音也很特别,说起东北话来也不错,他把萧军这个东北大汉演出来了。”
《萧红》拍摄结束,各方的好评纷至沓来。为了参加上海电影节,《萧红》不得不推掉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邀约。影评人也对这部影片有“拍得凄美,演的唯美”的评价。著名导演冯小刚甚至在微博上说:期待《萧红》。
获得了国家级奖励,乙福海说,这只是电影获得的一个层面上的荣誉,他期待《萧红》能得到观众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