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赵维军,1981年出生,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入党,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黑河好八连”连长。2009年沈阳军区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省军区优秀共产党员、边防管理先进个人、基层干部标兵、边防执勤先进个人,2012年3月被沈阳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荣获学雷锋金质奖章,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东北网10月16日讯 (陈立涛 记者 印蕾) “作为边防军人,只有像界碑一样永远忠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做党和人民放心的守边人。”这是“黑河好八连”连长赵维军的心声,更是他的行动。

13年来,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赵维军却用自己的忠诚,在北疆哨位书写出一名边防军人对祖国默默的挚爱、对边防事业使命的担当。
传承,锻造边防线上一把锋利的“尖刀”
军校毕业后,赵维军回到“黑河好八连”,短短几年功夫,素质全面过硬的赵维军成为连长,他感触最深的是“黑河好八连”给予他的责任和力量。
面对着连史馆的英模谱,说起一代代官兵的戍边史,赵维军表情庄重,“如今‘黑河好八连’交到我手上,我要带领官兵练就过硬素质,不能给八连的前辈丢脸摸黑!”
面对历史荣誉,现实中复杂的边境情况,怎样提高部队维稳处突能力,锻造边防线上一把锋利的“尖刀”,赵维军深感责任重大。
当连长4年,他坚持严格按大纲抓训练,八连官兵个个都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十五年过去了,‘黑河好八连’而今更过硬!”一次抽查考试后,考官这样评价“黑河好八连”。
那天夜里,在赵维军和连队官兵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部队奉命紧急出动,在山区奔袭十余公里,没有一人掉队。官兵还没来得及急喘口气,山口和密林处突然出现假设敌目标,官兵们轮番射击,个个枪响靶落,击中目标,夜间射击优秀率97%。
几年来,赵维军带领官兵进行了十余个课目训练,训练涉及天、地、山、水等多维空间立体化作战。一次,一名新兵的脸被荆棘划出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他迅速打开“野战急救包”,敷药止血后继续前进。
尖刀一亮,就要所向披靡!
坚守,筑起祖国界江钢铁屏障
八连的文书说,赵连长心里装着一张“活地图”,脑子就是个“定位仪”,他对辖区内界碑、主航标、岛屿、沿江自然村和所有道路都了如指掌。对赵维军来说,每一寸国土都是他的“心头肉”,他对边防线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情。
冬季,界江天然屏障消失了,全靠赵维军带着官兵在严寒中坚守。界江上的清沟,又称“鬼门关”,只要坠入清沟,被江水冲走,就会“顶锅盖”上不来,每次巡逻赵维军都要走在最前面。
“月牙尖嘴,冻死小鬼。”界江地表温度最低可达到零下47度左右,赵维军和战士们的脸经常被冻的青一块紫一块,每次下岗时,面罩要用十多分钟才能摘下来。用凉水洗脸,冻伤膏代替了护肤品。
2010年1月,赵维军带领战士巡逻时,忽然听到马达声从江面上传来。在夜色的掩护下,3个黑影正要越境,赵维军带领战士迅速出击,将要越境分子抓获并送到边防派出所处理。
每年冬季,赵维军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他养成了冬天合衣而睡的习惯,不脱衣服,遇有突发情况,马上处置。
工作实践中,赵维军还总结出了很多经验被推广,辖区多年被中俄双方确定为“模范管段”。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在界江边防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忠诚,在奉献中履行使命责任
“人海茫茫,你不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这首写给边防军人的抒情歌曲赵维军特别喜欢。赵维军说,奉献的人生最美丽,获得人民理解最快乐。
下江代表祖国,上岸代表军队。2008年9月,一中年男子来到连队。到了门岗就给哨兵跪下,双手抱着战士的双腿激动地说:“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媳妇,她难产大出血,正在医院抢救,急需要大量A型血救命!”
赵维军看到人命关天,一面向上级报告,一面组织官兵到地方血站采血验血,15个血型符合的战士,每人献了200CC血。官兵们的血液缓缓输入产妇体内,经及时输血抢救,母子平安。夫妇两为孩子取名“军生”,并制作了锦旗送到连队。
赵维军始终没有忘记军人的使命和责任,他可以救下一名素不相识的临产妇女的生命,却不能陪着妻子进医院,迎接儿子的出生。
2010年夏天,赵维军的妻子马上临产,地方政府向部队求援,三湾洪水肆虐,金矿里有一化学原料泄露,必须马上控制,防止有害物质在水中扩散。灾情就是命令,赵维军立即带着一支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奔赴灾情地区。
军民鱼水情深,在黑河市开展的“千家饺子进军营”活动中,赵维军吃着饺子,感慨地说,“千家饺子,能吃出千百个味道来,这是千百个家庭交给军人的责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国门连着家门,我们要为祖国和人民守好边站好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