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2日讯 于敬媛每天都要来到哈尔滨西客站前数趟,为客商介绍购物广场商业项目。作为哈西核心商圈新汇国际购物中心的招商人员,她感受着哈西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对这里充满商业期望,这块城市新核心吸引着众多来此淘金的客商。
工人正在施工
品牌商家纷纷落户哈西 10日,外面的温度有些寒冷,这里施工现场却一片“火热”忙碌的景象。地下结构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各部位主结构安装及次龙骨安装……众多建设者们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 “主体已经竣工,现在进行室内公共面积装修”。于敬媛讲,预计明年5月份商场即可营业。 作为直连高铁出口,并处于哈尔滨西客站中心位置,具有国资背景的购物广场吸引着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于敬媛指着商圈告诉记者,负一层已经招商完毕,负二层只剩下一小部分铺位。将来这里会有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餐饮企业,也会出现艾格、ZARA等时装品牌。不对个人出租,只面向厂家及代理商,目的就是要打造品牌的购物形象。 在施工现场一位户外品牌代理商正在自己的铺位测量,他告诉记者,马上就能装修了,这次他和装修师傅现场踏查就是想策划一下具体装修事宜。刘先生讲,近两年,整个行业销售都成下滑趋势,选择扩充门店都很谨慎,但公司对哈西很有信心,因为哈西将是哈市的新核心,这里的客流及未来的发展不容小窥。 大项目落地撑起冰城新商圈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哈西地区初步形成集商贸服务、运动休闲和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的综合功能区,形成基础意义上的“哈西商圈”。服装城等哈西周边的老商圈,暴露出旧规划理念下出现的种种“硬伤”。一墙之隔的新区,随着西客站这枚棋子的重重敲落,开始了规划的彻底调整与角色的转变。 新旧之差,要数学府路转至中兴大道的感观路线最为明显。马路宽阔,交通有序,现代化基础设施规整,安保人员巡视在新区的每个角落;集合了不同风格的高端住宅交相林立;绿地花园见缝插针,强烈渲染着新区的生态理念。在环保型住宅之间,学校、商场、写字楼、医院、酒店等同时配套规建,呈现一簇簇紧密交织的“商业生活圈”。 原龙江仪表厂老厂房的旧址上建起地中海式高档住宅,与溪树庭院对望,再隔两条街便是以英伦园林景观为亮点的高端楼盘。4年间哈西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望着远方工地悠悠旋转的巨型起重机,原龙江仪表厂宣传部长郭恩源感叹到:“哈西这4年,比过去的40年还快!” 哈西新区规划的出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目光。其中,以哈西地区东区为核心区重点,建设哈市“四大商圈”之一“哈西新商圈”,打造哈尔滨新兴现代商贸中心。目前各大商业地产运营商纷纷进驻哈西,万达、红博等专业性商业地产巨头有序地入驻,为哈西商业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哈西新区已然从当初的荒凉走上了今日的繁华。 据哈西客站地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哈西地区有30万居民,加上哈西客站运营后的3000万客流,这个庞大的群体将有较大的消费能力。按照总体规划,哈西地区围绕市级商业中心定位,引进城市综合体、高端百货、高端专业零售商场、五星级酒店等。作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哈西万达广场项目,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6.3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集大型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国际连锁超市、室内外商业步行街、量贩式KTV、国际影城、高档写字楼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哈西新商圈”的打造,将成为哈尔滨新兴现代商贸中心。 哈西新商圈开启“中兴”之路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邵立民说,以前哈西老商圈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处于相对分散化的状态,集聚程度不高,价值创造相比南岗区、道里区两个地区差距很大,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需要一个具有中心地位的现代商圈的牵动。 2009年,哈市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的发展战略,哈西新区成为“中兴”战略的主战场。“商圈”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建设几个商场,从哈西新商圈的定位、总体规划来看,新商圈的商业综合体已把传统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整合起来,为企业、商户、居民提供商品流转、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的组合性西部中心商业区。邵立民建议,突出“哈西商圈”特色和发展趋势分析,强化企业投资预期,促进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经营,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按规划进行选址布点,从而使“哈西商圈”为南岗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邵立民说,“哈西商圈”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印记,让时尚的、现代的元素与传统的、历史的记忆相融合。而“西城红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发案例,她保留了老工业厂房、水塔、烟囱等工业历史文化遗址,还融入了高端商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元素,全力打造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园、时尚商业中心于一体的商业创意中心。邵立民说,在保留历史建筑、工业建筑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典型城市旧城改造经验,特别是欧洲国家在处理利用旧工业厂房改造为现代化商圈和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创新哈西地区改造模式,形成城市发展的有特色的模式。 日前,随着博物馆站主体结构最后一块顶板的封顶,哈尔滨地铁1号线18座车站主体全部完成,首列地铁车厢也运抵哈市,预计12月25日实现“车通”。地铁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经济”,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一个对城市中心周边经济发展和居住板块改变的重要因素,将大大提高哈尔滨的城市价值。 地铁沿线成商圈带动30个产业发展 自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启动以来,沿线楼盘无一不打着“地铁沿线黄金地段”作为宣传标语。对此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教授认为,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正在演变成为纵横于城市的一条“生金”的地下经济线,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作为新经济增长亮点的地铁经济不仅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地铁经济将为机械、建材、通信、广告等近三十个相关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黑大服装城区域、太平桥区域的商业逐步繁华起来,但由于交通等原因,这些区域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商圈。地铁1号线建成后,将有效整合这些区域周边的商业资源,使这些地带逐步形成商圈。 “自从哈市规划地铁1号线在服装城有站点后,这里的商业就越来越繁华。”服装城附近一家店铺的业主张雪对记者说。她相信将来地铁建成后,这里的客流量将增加,店铺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从2009年起,地铁集团与省内外7所铁路类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以企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哈尔滨地铁储备站务、乘务及各专业维修人员,这些学员已于今年7月毕业。2011年,地铁集团又面向社会招收地铁专业技工人员。去年签约站务人员425名、乘务人员80名、各专业维修人员339名。在地铁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中,还将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届时,将为哈市及来哈务工的人员带来多个就业机会。 从众多国内外的城市地铁发展轨迹来看,哈尔滨的地铁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一个对城市中心周边经济发展、居住板块改变和扩张的重要因子。 延伸市民生活空间提升城市价值 城市发展是以交通枢纽为框架的。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地铁已成为占有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少、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将会成为大城市人出行的优先选择。哈尔滨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辑说。 罗辑认为,哈尔滨地铁建成,不仅会带动地铁周边的经济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沿途各个区域的开发。哈尔滨地铁投入使用后,会有相当一部分私家车主放弃开车选择搭乘地铁,同时也将改善城市环境。地铁的“应运而生”不仅能进一步使城市内涵丰富、载体功能提升、区域有机扩张、经济显著拉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地铁经济将形成一个财富的“轨道动车”,快速的把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种集成。对提升哈尔滨城市投资价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标志和象征。罗辑说,哈尔滨地铁对促进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拉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充分发挥省城经济龙头和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影响十分深远。但仅仅一条地铁线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能力有限,在未来的地铁建设中,应该实施网络化,地铁一号线只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起点,它的启动必将开启地下交通新时代。 哈尔滨地铁建设将有效整合城市交通业态、商业业态、经济业态、文化业态,有机引导着城市发展与扩张,增强着城市活力,优化着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着经济发展模式。地铁延伸到哪里,生活的空间就延伸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