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讯 近日,哈尔滨城市建设第三批路桥建设改造和“三沟”治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135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其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11条、长度118公里,新建桥涵21座;马家沟、何家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污水截流和处理、河道整治、绿化造园、路网建设和清水入河等5各方面工程建设;哈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41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完成后,将优化城市路网格局和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内河区域环境品位,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重点街路形象。
保健路地道桥
今年“三沟”综合治理继去年实现污水截流和达标处理的基础之上,完成了河道整治、景观绿化、路网建设、清水水源等4项工程,马家沟、何家沟已实现了“污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过、两岸绿成荫”的治理目标。
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打造自然驳岸为主的生态河道。按照防洪清障、回归自然生态的要求,全面实施了河道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河道清淤拓宽45公里,河底清淤50万立方米,岸线整形土石方260万立方米,形成以自然驳岸为主的42公里生态河道。
目前,马家沟、何家沟已形成蜿蜒曲折、自然流畅、稳定完善的河道体系,结合两岸绿化,呈现了亲水近绿、优美和谐的新内河景象;实施景观绿化工程,形成沿河区域绿色景观生态长廊。按照规模性、生态化、森林式绿化要求,“三沟”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了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辟建广场公园42处。其中,何家沟全线沿岸累计种植树木26.3万株,新建11处景观雕塑和1处文化墙,建成了安阳桥至铁路街滨河公园,辟建了先锋广场、欧亚之窗、埃德蒙顿路、职工街左岸等14处休闲广场。马家沟郊区段景观绿化工程按照苗圃小径密植方式实施规模式绿化,种植乔木近20万余株;新建西大坝村、三合屯海富等2处休闲广场和1处朝阳至三合屯两岸带状公园。信义沟种植树木3万株。目前,“三沟”已经建设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长廊;实施路桥建设工程,建成互通便捷的沿河路网体系。
按照沿河路网建设规划,今年以来,何家沟和马家沟郊区段共贯通道路60公里,新建改造车行、人行桥梁30座。其中,何家沟沿岸建设道路32公里,形成了与龙滨路、新伟路、保健路等17条市政道路相连贯通的滨河道路系统。新建改造车行桥4座,人行桥3座。实施清水水源工程,构筑清水穿城过的内河生态水系。为满足“三沟”清水常流需要,实施了清水水源工程,实行多渠道统筹供水方案,分别确定了3条内河清水水源。何家沟东沟由供水三厂每日提供2.1万立方米的水量,西沟由磨盘山净水厂每日提供1.8万立方米的滤池反冲洗水。马家沟由朝阳水质净化厂每日提供3.5万立方米的水量,磨盘山净水厂每日提供3万立方米的水量,工农水库自然径流每日提供0.4万立方米的水量。信义沟由供水七厂至热电厂专用输水管线T接分支每日提供2万立方米的水量。目前,马家沟、何家沟已按计划注入清水,实现了“清水河中流”目标。同时,为保持河水不污不臭,三条内河每隔7至14天替换河水,保证了“三沟”清水长流。
保健路地道桥
3项打通工程缓解跨区交通拥堵
146条路、34座桥完工
为有效缓解跨区交通堵塞,提高区域间道路互通疏解能力,今年哈市主要完成3项打通工程。一是保健路打通工程。
二是八区地道桥建设工程。工程起点为南岗区月牙街与颐园街交叉口,下穿霁虹广场、一曼街、滨江铁路线、南极街、南极三道街,至道外区南马路以南200米处结束,全长1.51公里。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2012年6月10日通车。八区地道桥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路网功能,形成一条穿越铁路,连通三个城区的新的交通通道,快速分流自火车站途经霁虹广场前往道里区、道外区的车流,缓解霁虹桥、一曼街、景阳街、经纬街、地段街的交通压力。
三是哈双南路拓宽改造工程。工程东起齿轮路,西至达康路,全长3.46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主要包括拓宽道路和新建桥涵两部分。其中,道路工程双向8车道,桥梁工程拆除原有王孙铁路线及跨何家沟桥,新建两孔20米宽地道涵下穿王孙上、下行铁路线,新建何家沟跨河桥1座。工程于2011年4月20日开工, 2011年10月道路工程通车, 2012年6月10日地道涵通车,2012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哈双南路工程西与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交汇,东可通往保健路地道涵,该工程建成后,大幅提高了西部路网交通承载力。
据哈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2012年城市建设管理十个方面工程总体安排,今年,哈市为完善城市环路快速交通体系、促进东部区域路网关键节点疏解畅达、加快西部新兴经济区交通联系,组织实施了三环路联通、城区节点打通和路网“微循环”疏通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三通”工程。截至11月10日,2012年全年共新建改造道路146条、桥梁34座,“三通”工程完成后,哈市城区路网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主城区交通节点基本打通,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三环路江北段、江南段西线和东线部分路段已在2012年前相继建成。今年重点实施西部联通线工程、南部联通线工程和东部连通线(化工路)工程。目前西部、东部连通线工程基本完成,南部连通线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建设任务。道桥工程于10月末通车。
目前三环路西部连通线工程已完成,东部连通线工程将于11月下旬通车,南部连通线除一苗圃高架桥和蓝天油库地道桥外,王岗高架桥、学府立交桥及相关路桥工程均已完成,待明年南部一苗圃高架桥和蓝天油库地道桥建成后,全长54.29公里,贯穿城市6个区的三环路北线、西线、南线和大部分东线将连通,成为城市路网体系中的重要骨干环路,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促进沿路区域高新产业、制造业、化工业、物流业及新居住区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小街小路改造疏通道路“微循环”
687栋楼穿“棉花衣”节能美观
实施城区路网改造工程。一是积极实施重大项目保障服务工程,结合铁路集装箱货运枢纽、华南城、地铁工程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了公滨路拓宽改造工程、龙凤路打通、跃兴街改造、马家沟何家沟沿岸路桥建设等一批工程,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二是积极实施区域路网连接工程,以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改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出行条件为重点,建设改造了顾新街、职工街、林兴路、铸钢街,打通延兴路、大连路等道路,加强了区域路网交通联系;三是积极实施新城区路网建设工程,建设了松北区世贸大道下穿四环路桥涵、松花江北岸防汛通道前进段、规划1路、规划164路及文化中心C路、文化中心F路和文化中心栈道,高开区规划182路、规划204路,经开区松花南路、南城二路、城南四路、城南八路、城南九路、城南第六大道,城南第九大道,等一批道路,进一步完善了新城区路网,提升了交通组织能力。四是积极实施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工程,结合棚户区改造、市直解困小区等新兴居住区建设,建设完成了滨电路西段、建安四南段、百利5号路、南郡小区规划南北路、南郡小区规划、动力东西街30等保障性住房周边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了新兴居住区交通功能。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战略要求,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今年哈市继续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同步推行一般性节能改造和装饰性节能改造,共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10万平方米。
今年重点对经纬街两侧和友谊路南侧楼体进行改造,主要对既有建筑进行保温苯板粘贴、塑钢窗更换,对楼体外墙和屋面进行了欧式风格装饰,已完成装饰性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楼体70栋,近6000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为城市新增两条欧式风格建筑景观街路;实施社会化一般性节能改造工程。已完成改造面积370万平方米,建筑617栋,6.4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哈市今年实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均实现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供热采暖系统满足热计量与温度调控要求。据测算,今年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6万吨,减少CO2、SO2、NOX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超过18.6万吨、1254吨、1186吨和730吨,节省购煤资金近7000万元,不仅有效降低了建筑耗能,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改善和优化了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