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王宪魁
这次省委理论中心组集中三天半时间,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非常重要,收获很大。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坚定道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通过出席党的十八大,认真学习研读《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了理论上的系统性、思想上的深邃性、政治上的坚定性,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越学越感到倍受鼓舞,越学越感到责任重大,越学越感到充满信心。下面,我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谈一谈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和《礼记》中,对“小康”社会做了描述,是与“大同”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理想社会。现在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是小平同志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创造。1979年12月,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和“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1986年,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对小康的含义进行了具体解释。此后,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了我们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以后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做了专门阐述,内容不断丰富。十八大又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我理解,有以下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保持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任务。从最初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均GDP达到800美元的小康,到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表明我们党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提高的。实践证明,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新要求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继续遵守和执行。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根据各项目标实现程度不同的情况,对一些具体目标进行调整深化,特别是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既体现了既定目标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是突出全面性。这是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目标体系的重要特征。在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一致,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诉求,也体现了对人民民主权利的尊重,还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期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意愿。
三是体现普惠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水平要全面提高,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表明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普惠的、共享的,不是哪一个地区,也不是哪一部分人的小康,而是惠及十几亿全国各族人民的小康。小康社会的普惠性,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必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具备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只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不是梦想。
四是增强保障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措施,前进道路才能更加平坦,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惠及于民。
五是强调决定性。在奔小康的进程中,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说明今后五年,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决战阶段,这一时期至关重要。对我们龙江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关键取决于今后五年。国家有关机构监测报告显示, 2010年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经完成80.1%,我省为7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冲刺发力,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应深入思考、科学谋划怎么建成、什么时候建成、建成什么样的全面小康社会。我认为,就我省来说,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落实好五位一体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振兴,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人民群众有期待,而且我省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经济上盘活做优存量,培育做大增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老工业基地潜能正在有序释放;扎实推进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现代化大农业初具规模;大规模开展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基础设施的承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坚持产城融合,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全国领先,城镇化率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按照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翻番”目标,如果我省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7.2%即可实现;如果到2017年提前3年翻番,年均增长9.9%即可实现。做出这样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基于我省“十二五”规划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预期都在12%以上,而且近五年来,我省GDP、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11.3%和16.4%,实现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国家平均水平的翻番,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年均增幅12%以上的预期目标,到2019年就可以实现。我初步考虑,按照十八大精神,我省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
第一,要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全面小康社会靠等是等不来的,靠转移支付也补贴不来,只能靠我们自身加快发展,才能早日建起来。《报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并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我省作为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仍然是主要矛盾、突出矛盾,也是我省的最大省情、最大实际。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主旋律,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跨越式发展。重点是要按照《报告》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我省比较优势,一方面,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开关和突破口。抓产业项目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就是强财源、增税源,也是增就业、增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我们要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加快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现代化大农业,要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总之,就是要扭住发展不放,做大做强我们的产业,有序释放发展潜能,推动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理解,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社区自治、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政府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都必须依法办事,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三,要加快边疆文化大省建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要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我体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精神文化的支撑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要通过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四,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体会,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上。我省改善民生的任务很重,必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惠民实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要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产业支撑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省已有2.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比当地不入社农户收入增长30%左右,还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入社后,机械化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产业上就业又增加了一部分工资性收入。安居才能乐业,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城乡居住条件,营造宜居环境。社会保障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全覆盖,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必须优先发展,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并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条件,必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安宁、祥和、幸福。
第五,要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保障。《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认为,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客观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最大的特色、最重要的资源、最珍贵的品牌,既是发展优势,也是发展潜力。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是前提,发展是首要。在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同时,还应注重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森林碳汇、绿色矿业等生态主导型经济,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还要抓好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建设大美龙江,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三、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十八大《报告》主题中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体会,要推动龙江科学发展、全面振兴,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激情,有斗志,有干劲,这是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必须按照十八大关于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要求,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后发达地区,民生历史欠账较多,人民群众要求改善民生、渴望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十分迫切,对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充满期待。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更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期待饱含信任,责任激发动力。我们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必须时刻牢记宗旨,顺应人民期待,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要自我加压,勇于担当,把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的第一责任,第一目标,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去工作、去奋斗,承担起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二是要有勇于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我省作为后发达地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该说是任务艰巨,困难不小。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经受住“四个考验”,克服“四个危险”,增强“四个意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其中之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有一种忘我工作的激情,有一种奋发图强的锐气,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韧劲,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干劲用在发展上,坚持创业、创新、创优,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上攻坚克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增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攻坚克难,在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上攻坚克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攻坚克难,对认准的事,就要抓住不放,对定下来的事,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清醒和自信,也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风格。我理解,求真务实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把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靠实干。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不干,一切都无从谈起。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图虚名,不做样子,不摆架子,少搞“空对空”,多搞“实打实”,多做打基础、攒后劲的事,多做增动力、壮实力的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优良作风保障各项工作落实,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和心血,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努力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本文系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第三次集中学习时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