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路有坎坷不放弃 35名孤困儿童的“蒲公英课堂”
2012-12-18 09:24: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冯紫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8日讯 教室里,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书本上被各种颜色的笔标记得满满的,一个个稚嫩的脸上皱起眉毛仔细地思考……这是13日记者在哈市香坊区健康路街道办事处乐园社区“蒲公英课堂”里看到的情景。这是一个特殊的“课堂”,任课老师都是哈工大航天学院的研究生。自2006年成立“蒲公英课堂”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为乐园社区35名孤困儿童进行“一对一助学”。

  “孩子,算术题应该这样做。”

  “‘蒲公英’的寓意是坚强,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坎坷,它总是能借助着风,坚持下去。之所以取名‘蒲公英课堂’是因为我们课堂帮助的都是社区里低保户孩子和孤困孩子,这些孩子大多因为家庭条件原因比较自卑,所以我希望他们能拥有‘蒲公英的精神’,可以飞的更远!”“蒲公英课堂”创始人、乐园社区主任张国红对记者说。

  魏壮今年上高中二年级,是乐园社区低保户的孩子,从小父亲去世,母亲多病丧失了工作能力。母子二人每个月只靠几百块钱的低保维持生活,由于母亲不能辅导孩子,魏壮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落在后面。2006年“蒲公英课堂”刚刚开设时,张国红就第一个想到了魏壮,6年来他一直在“蒲公英课堂”补课。魏壮刚开始学习有些吃力,哈工大的“老师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有的时候一道题要讲五遍,有的时候从放学一直讲到21点,直到学会了为止。这时候,张国红总是会一直陪到最后。2011年,魏壮以学年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哈市第九中学。魏壮总是对张国红说自己的理想是能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也要组织一支这样的志愿者服务队,像哈工大的哥哥姐姐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工大“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本来只是想孩子学习不好,让他读完小学就去学点手艺,没想到社区课堂请了哈工大的大学生免费给咱孩子补课,我们想都不敢想,而且还是一对一的教学,孩子学习成绩很快就提高了,而且越学越有兴趣,做妈妈的别提有多高兴了!”魏壮的妈妈激动地说。

  不落下一个想学习的孩子

  “蒲公英课堂”刚开始建立时,张国红在社区里宣传,可是很多人并不认可,更不相信是免费的,“社区里有3331户,8800多人,我挨家挨户地走个遍,遇到不明白的我就跟他们耐心地讲解,就是不想落下一个想好好学习的孩子。”张国红说。

  王晶硕是社区里的留守儿童,父母双双下岗后去外地打工,就跟着多病的奶奶生活,家庭条件困难,使王晶硕从小就很自卑、性格内向,从不喜欢跟陌生人多说一句话。2007年王晶硕开始在“蒲公英课堂”补习。2008年就要参加高考的王晶硕因为压力大,突然向奶奶提出要辍学。张国红4次找王晶硕谈心,还带着她去太阳岛散步解压。王晶硕慢慢地放松下来,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现在的王晶硕也是一名“蒲公英课堂”的教师志愿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王晶硕的奶奶到社区找到了张国红,说自己年龄大了无以为报,想为社区里做点啥,哪怕是扫扫地啥的。

  教学采取“一对一”

  “蒲公英课堂”越办越大

  “‘蒲公英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室就在社区老办公楼的地下室里,条件非常艰苦。冬天,张国红担心老师们因为教室条件差不愿来给孩子们补课,一到周末,她5点就要从家里出门,到教室打扫卫生、打开自己从家里拿来的电暖器、给‘老师们’和孩子们烧好开水,等着大家来,晚上要等孩子们补完课后,送走了老师,自己才放心地回家。”健康路街道办事处书记齐莹对记者说。

  2011年社区有了新建的办公楼,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张国红亲自参与设计、装修新的“蒲公英课堂”。整天忙碌在社区里,张国红只想让这个义务大课堂越办越大。此前,正赶上张国红的儿子高考,她的爱人又在外地工作,可是张国红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张国红经常说:“想起来挺对不起儿子的,儿子要高考了,我天天在社区里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儿子只好在外面买着吃或者在家里随便地对付一口,但是儿子不怪我反而很支持我,现在儿子到外地上大学了,我就可以放心地大干一场了!”

  在张国红和教师志愿者们的帮助下,现在有多个贫困孩子考取了重点学校。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