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0日讯 哈市南岗区联发街1号建筑原是中东铁路副局长官邸,如今已是南岗区展览馆。在这座神秘的俄式老建筑内,收藏着众多老照片、老物件,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者昨日从南岗区展览馆获悉,今年展览馆累计收集60件藏品,累计藏品数量达250件。记者昨日走进展馆,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图为鼠疫预防注射证。
发黄校志寄托思念
在展览馆里,一本刚刚展出的发黄的记事本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记事本长约25厘米、宽约18厘米,翻看顺序自右向左。记者走近看到,记事本实际是一本校志,但其打开的页面中,却记录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怀念文章,还有一张孩童的照片。
原来,这本校志属于康德年间哈尔滨人王建秋兴办的龙光商业学校。据传,校长王建秋曾有一独生子名叫王龙光,但不幸夭折。痛失爱子后的王建秋,把对儿子的爱转化为对天下孩子的爱,立志培养有用的人才,开办了这所学校。记者看到的孩童照片就是王龙光,而文章是王建秋在校志中记载建校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夭折的伤心与不舍。
据记载,龙光商业学校开办后位于南岗区儿童公园附近,以师资完善、教学严谨而闻名。当时的哈尔滨是商业繁华地,聚集了众多商业人才,其中大部分来自这所学校。
贺喜牌恭贺生子
沿着走廊向展览馆里面走,两个大小不一的铜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两个铜牌外形大致相同,看上去好像一对。形状类似房子的侧面有五个角,顶部镂空花纹,在其中的小块牌子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只多彩的凤凰。
展览馆解说员告诉记者,这两个铜牌是今年收集到的新藏品,恭贺生子的贺喜牌,虽然外形相似但并不是一对。据悉,在民国年间哈尔滨当地有一种习俗,就是有人家生下孩子,其亲人和朋友会凑钱一起为孩子定做一块牌子,用作贺礼。除了在牌子上刻上众多贺喜人的名字外,还要刻上贺喜词和彩色图案。如果生下男孩,就在牌子上刻“天降祥麟”、其图案为一只麒麟,如果生下女孩就刻“有凤来仪”,图案为凤凰。
这两块贺喜牌中,男孩的贺喜牌表面有些发黑,有些看不清楚,但女孩的贺喜牌保存完好,其表面亮丽图案依稀可见,对反映民国时期哈尔滨特有的民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鼠疫证见证伍连德事迹
近日,电视剧《浴火危城》登陆央视热播。这部以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灾害为大背景的电视剧,让人们再次熟悉防疫英雄伍连德的英雄事迹。
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大流行,重灾区哈尔滨市傅家甸(现道外区)每天死人逾百。这时,首位华裔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出任大清总医官,赶赴哈尔滨全面主持东北三省的防疫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阻止疫情的扩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了鼠疫病魔。在剧中,伍连德给百姓打疫苗并签发鼠疫预防注射证。而现实中,一张真实存在的鼠疫预防注射证就保存在南岗区展览馆内。
记者在馆内看到,这张注射证明比名片稍大,内容为纵向自右向左查看。从这张证明上记者得知,当时注射鼠疫疫苗为两次,还要详细填写被注射人的住址、名字、年龄。除了有医师的盖章,还有当时哈尔滨鼠疫防疫部长的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