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23日讯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世界末日”传说非常荒诞,但都已经“末日”了,还不好好happy一番,岂不是辜负了这多少年不遇的“机会”!渐渐地,人们发现,手机里的祝福短信载着亲友满满地珍惜与祝福、QQ群里销声匿迹的旧友有了新消息、身边的朋友最常说的话就是:喝点儿?走着!血拼去?哦了……互诉衷肠、互相祝福的渴望在“末日”的撺掇下,成就了一个狂欢大party!
“末日”成靶子搞笑段子满天飞
狂欢成员:众多网友
狂欢主题:幽默高手大比拼
21日这天一早,很多人的手机短信里,都接到了这样一条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特别通知”:“今天请自觉带好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银行卡等有效证件,方便后人考古……”
真正的“末日”是什么呢,有网友对此发表“高见”:如果在12月21日这一天里,你把讨厌的同学、同事、老板、上司痛骂一顿,向老婆坦白婚前及婚外情,花完向朋友借的和银行贷的款,不留遗憾地过完12月21日。当你发现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时,这就是你的世界末日……”
微博里,也有人对“末日”吐槽,借此发泄平日里的不满。于是,一些遭到客户调侃的银行“躺着中枪”了。“世界末日我打电话给银行客服,‘世界末日快到了,我信用卡就不用还了吧!哈哈!’那妹子很友善地对我说:亲,我行已经在那边开设了分行。到了那边还是一样要还的,不同的是。那边是要加收跨行手续费的!”
21日晚,大部分的QQ群还收到了这样的“紧急通知”:“原定于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因故推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发来这份通知的要么是“上帝办公室”、要么就是“玛雅集团”,超级无厘头!但从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出,网友对末日的调侃,可谓是有始有终。
“世界末日”似乎变成了大家比拼幽默的秀场,一个个寓意颇深的冷笑话以及中国式调侃将人们的幽默感发挥到了极致。让人笑罢忍不住感慨:高手的确在民间,非常时期,原来人人都是郭德纲。
如今,“末日”走了,但江湖上却仍然流传着很多关于末日的传说,让人在无聊烦闷之时,还能痴痴地笑上一阵子。白担惊受怕了这么些天,这也算是“末日”对大家的一点儿补偿吧。
“炫舞派对”当道同学们玩得嗨
狂欢成员:黑龙江大学学生
狂欢主题:末日狂欢炫舞派对

黑龙江大学学生在末日舞会上狂欢见习记者 邢哲 摄
在世界末日来临前,人们都想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在欢乐中度过这一天。20日,世界末日的前一天,黑龙江大学一家健身俱乐部举办了末日狂欢炫舞派对。
这次末日狂欢炫舞派对的举办者微微告诉记者,整个末日狂欢炫舞派对参加人数达到70余人,从下午6点40分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八点钟。“活动期间气氛异常火爆,他们好像真的感受到了末日的狂欢,跳的特别开心。”
“我爱跳舞,即使到了世界末日我依然要快乐地跳舞,”参加了此次派对的孙迪告诉记者,派对上都是热爱跳舞的同伴,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即便是真的世界末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最后的时光也是美的。她还调侃说道,如果自己能够拿到末日的船票,到了另一个地狱她还是要跳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来健身会所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是不是世界末日不重要,“世界末日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身的机会,童鞋们也都知道怎样面对未来的生活才是王道。”
微电影凑热闹家乡人拍“末日”话题
狂欢成员:热衷微电影的亲们
狂欢主题:微电影《2012前三天》
热衷于网络视频的亲们最近可曾发现,有一部微电影在网上热播,名字叫做《2012前三天》。这部微电影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笃信末日即将到来的人的最后三天是怎样度过的,迷信、发泄、求证、恐慌、脆弱、孤单……彰显了人在面对“灾难”时的纠结与无助。
微电影还借助“末日”这个话题将社会上的热点现象全部反映出来。这部微电影上传到网络仅仅4天,点击量就超过74万,还被各大视频网站转载,可见大家对“末日”是多么关注。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不要只关注“末日”,还要关注一下微电影的导演刘骥,他可是咱们哈尔滨人,是咱省有名的相声演员。相声演员也拍微电影?是的,凑的就是“末日”的热闹,玩的就是“末日”的开心。据了解,这是咱们黑龙江第一部以个人名义拍摄的微电影,无论是不是第一部,但此处应有掌声!
“生日”撞上“末日” 女记者吐槽:“字照码”
狂欢成员:女记者
狂欢主题:神一样的吐槽先挣钱再“血拼”
12月21日,十一月初九。这一天既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也是冬至日,同时还是我26岁的生日。而此前几天,我也曾凑热闹,在网络上写过“玛雅体”的追问:“玛雅人靠谱吗?靠谱的话,这周我就不交稿了……”21日这天,为了“保险”起见,我的主要任务还是赶稿,按部就班地采访、码字。21日15点14分35秒,传说中的末日没来,稿子总算没白写,但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大家伙儿的蜡烛白买了,面包白囤了,本人还将一天一道皱纹地渐渐老去。好消息是洪水没来,摩天大楼没倒,尽管没有“船票”,世界各族人民还是一切安好。
据了解,这名在哈市一家报社供职的女记者微博吐槽后,心情大悦。虽然之前一直忙于工作,但交稿后见到领导“无需再改”的批示后,她如获大赦,当晚六点半迈着轻快的步子,哼着“走进新时代”的小曲儿,加入到各大商场“血拼”的队伍里……
“末日心理”缘于现实“伤不起”
进入12月,人们变得不重视“元芳怎么看”,也不再关心“你幸福吗”,人们更急切地想要知道玛雅人是否靠谱。22日这天,谜底揭晓。玛雅预言中那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黎明”,可以用海明威的一本书名来驳斥:《太阳照常升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真正“笃信”末日谣言的人并不多。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却偏爱凑这份热闹。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关注“世界末日”这个话题?
黑大文学院讲师王熙恩认为,人们其实是在借末日题材来宣泄自己的焦虑情绪。房子、车子,孩子,以及养老问题,一个个伤不起的现实,让人们需要一种公众的平台来宣泄恐惧和焦虑,人们似乎更想在这一天,停下来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缓解一下生活中的压力。
此外,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邢晓明认为,“末日”传闻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其实归根结底,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关注和环境问题的反思,即使末日真的没有来临,人们也该以警醒的态度,避免生存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
这场末日狂欢,更像是一个人类的大派对,让人们可以暂时放下一切烦恼,在不在乎或者假装不在乎中获得某种压力的释放。如今,“末日派对”结束之后,人们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之中,但压力仍在、重负犹存,和在假想中狂欢相比,或许积极的面对和化解才是正确之道。
平凡如你我,即使“末日”后不能抛开一切,去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但至少要怀着对海的憧憬,对花的期待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