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7日讯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任务,也是双鸭山市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战略性措施。去年,双鸭山市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增水稻、优玉米、调大豆、稳畜禽、种蔬菜”的思路,形成玉米、水稻、大豆种植结构“411”布局,并紧紧依托地域特色优势,重点加快百万亩水稻和百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带、同三、依饶公路沿线300公里场县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单位资源产出率,双鸭山市计划到2015年,全市玉米面积达到370万亩,平均单产比2011年增加20%以上;水稻面积达到115万亩,平均单产增加20%以上;大豆面积达到53万亩,平均单产提高40%,全市粮食总产量增加5亿斤以上。同时,双鸭山市按照资源、市场区位、产业基础,划分专业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彰显县区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集贤县要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友谊县要重点打造以场县共建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宝清县要重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饶河县要加快建设万亩水稻示范基地,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省、市、县现代农业共建区。尖山区、宝山区要搞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岭东、四方台两个区要加快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保障城区市场供应。在充分发挥双鸭山市生态环境优良、绿色特色农产品丰富优势的基础上,双鸭山市还将突出一乡一品、一村一业,鼓励支持蔬菜、烟草、马铃薯、白瓜子、红小豆等特色作物种植和生猪、肉牛、黑蜂等畜禽养殖加工,扩大种养规模,做强深加工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板子房”西瓜、“宝清大白板”白瓜子、“北大荒”牛肉、“黑蜂”蜂产品等地理标志绿特色产品品牌的效应,叫响双鸭山市农产品绿色、有机、安全、放心品牌。到2015年,力争打造省内著名品牌5~7个、国内驰名商标1~3个。
在科学调优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双鸭山市还紧紧扭住了打造品牌农业这个关键,不断做大做精龙头企业,扶强扶壮生产基地,拓宽拓优中介服务,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5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发展到73个,绿色食品品牌26个;宝清毛葱等5种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贤阳霖等5个品牌被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40个,带动农户12.2万户,户均增收1580元;集贤商贸城、板子房西瓜、集贤三江农资、宝清中国白瓜子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集贤县100万亩优质大豆,宝清县30万亩优质水稻、50万亩优质玉米、4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饶河县20万亩蔬菜和3万群东北黑蜂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生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