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不高 房屋“看病”钱有待激活
2013-01-08 09:02:5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那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8日讯 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进入冰城已有6年多,从市民不了解的陌生事物,到融入日常生活被亲切地称为“住房养老金”。维修资金正日益体现出其价值和作用。2012年哈尔滨使用维修资金366.9万元,为119个项目、48.1万平方米提供了维修经费支持,受益居民达3765户,为历年之最。而自2006年算起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启动共使18500户居民受益。尽管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正在逐步融入冰城生活,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冰城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率”和“充值率”都不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让“住房养老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

  专项资金 冰城进程滞后

  哈尔滨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专项资金在哈尔滨设立运行是在2006年的上半年,这一时间不但晚于国内诸多发达省份城市,即便在黑龙江省内也晚于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四五年时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当时经济环境的考虑,有人认为设立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有可能会加重百姓的生活压力;也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独有的惯性思维影响,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到产权改制之前,房屋质量出现问题,职工就把问题反映给单位,单位通过区里反映到市房地产管理局,房产局每年列出计划再通过当时的计委、建委,由市财政统一拨款组织维修。“不会没人管”是哈尔滨市老市民的共有心态。后来产权改制,房屋的公共设施设备一时成了管理空白。当年哈尔滨还出现过饱受坏电梯困扰的外籍人士,想交维修资金,却发现哈尔滨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新奇事。

  使用方便 期待良性循环

  2006年哈尔滨市开始归集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这其中新建商品房的归集率要远高于旧小区。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根据物权法相关条目,动用住房维修资金,必须征得面积、户数两个2/3以上的业主同意。哈尔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使用科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一直鼓励居民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多申请使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在审批程序上也尽可能做到简化。当前冰城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数目在逐年递增,情况也是越来越好。但是就全市整体来看,维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诸多“暗礁”。比如因为交存不齐的情况广泛存在,小区在维修资金使用上常常达不成共识,这样就导致维修资金不能及时申请到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经常是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直到共有部分损坏严重影响到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大家才能“同心协力”申请专项维修资金。负责人介绍,根据物权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当前的难处是对于如何“承担义务”绝大多数市民认识得并不充分。此前有相关媒体报道,国内某些发达城市出现过巨额维修金“睡大觉”的争议话题。其实维修金无论“睡大觉”还是存储不足额都不是好的现象,最理想的状态是收支平衡,让这笔钱“活”起来,真正起到房屋“养老钱”和“看病钱”的作用。

  收费争议难在公共意识

  而说到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收费难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哈尔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收费难这个话题相伴。这其中有城市经济环境的关系,有工作方法的问题,但最深远的问题还是社会上的公共意识不足。当前在哈尔滨市,新建商品房一般都能顺利存储维修资金。但维修资金并不是一次性交完,首次交纳后,如资金不动用,则无需续交,若资金被动用导致账户中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就需要续交,而续交通常就要面临收费难这样的问题。此外维修资金缴费率较低的旧式小区,一直是工作的重点难点。当前在哈尔滨市,旧小区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比例还不足10%。很多市民认为交了物业费,就不应该再收取其他维修费用。对此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轮流到各个小区搞宣传活动,对于这笔专项维修基金的去向、使用、管理、查询等问题,向居民答疑。负责人介绍,这么做有成果,但要想彻底转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相比,哈尔滨的情况十分特殊,冬季严寒经常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坏,部分开发商也有偷工减料“糊弄”过房屋保修期的现象,一大堆“烂摊子”,很大程度上就需要用维修资金来“解救”。保障好冰城居民居有所安,需要管理方做好细致透明的服务,同时也需要更多市民给予理解和信任,两者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