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2013年齐齐哈尔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以上
2013-01-08 10:23: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013年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黑龙江日报1月8日讯 全市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全民的劳动报酬、工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使全市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2013年起,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从土地转向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拓展城镇就业空间,全力推动零税收全民创业,深入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确保劳动者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筑牢群众收入来源的就业基石;认真落实国家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确保增资、调资政策兑现到位;拓宽投资渠道,发育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参与投资活动、市场交易活动,增加财产性收入。按照十八大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求,引导群众正确消费,科学理财,使资产保值增值。在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切实抓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

  全市经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造黑龙江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中心;建立保障房、商品房互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物业管理改革,使广大居民享受更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围绕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交通出行、养老服务等方面,继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生态 全力打造美丽鹤城

  在城市建设上,今年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将突出打造“一城三线”。新城要加快生态休闲娱乐购物广场、公交客运枢纽及高铁新站等12个公建项目的建设。“通航滨水线”要完成劳动湖景观桥梁、引水明渠等工程建设,保证通水通航。“品牌旅游线”要扎实推进齐扎公路文化旅游节点规划项目和扎龙景区升级工作。“迎宾门户线”实施好中华路绿化升级、立面改造及重要节点建设。抓好市政道路新建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县城建设上,搞好总体规划修编,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并举,坚持大企业开发、整片开发,特别是在新城区、产业园区建设上要有大动作、大手笔。在村镇建设上,抓好省市试点镇规划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好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以创建“三优文明城”为目标,集中开展城市管理专项会战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考核与评价,推动城乡管理迈上新台阶。

  全市将广辟渠道,对独具生态特色、生态价值的鹤城广为推介,使齐齐哈尔在全国地位更加突出。按照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追求绿色GDP,努力建设美丽鹤城,造福当代,造福子孙,造福未来。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创“节能减排示范市”。坚持以绿为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靠生态、城市品位提升靠绿量,绿是生命、绿是特色的理念,广植绿、多植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着力抓好冬季和春季城乡绿化,努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美丽的劳动湖风光旖旎。

  发展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的要求,全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以信息化、集群化为方向,实施项目攻坚,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升级。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在项目谋划推介、定向定位招商上搞突破,确保2013年全市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超过230个。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以信息化为引领,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全市传统装备制造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大步迈进。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为主体,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上项目要以集群发展为目标,分类集中进驻专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园区规划水平,加快项目引进建设速度,特别是要提前落实发展用地,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今年,齐齐哈尔市将以“销加产”为核心,狠抓龙头企业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升级。坚持走“公司+合作社”的路子,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担保公司”五位一体的“三农”服务模式,加快引进建设一批生产、加工和销售农畜产品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全市力争新上投资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25个。深入实施“2513”高产创建工程,抓好科技应用示范,全面提升种植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农机化、水利化,推动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以商贸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抓好总量扩张,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升级。以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坚持用新型商业业态提升传统商贸,用增量带动存量升级发展,实现辐射距离更远、作用更强。加快铁锋综合物流产业园、中恒医药产业及物流园、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抓好扎龙等景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温泉小镇建设。在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地方融资平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下力气抓好社会养老、信息中介、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