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0日讯 9日,哈市清冰雪办召开冬季极端天气清冰雪工作座谈会,就如何清理目前路面薄冰听取了专家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专家针对清冰雪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六点可行性建议。
用氯化钙融雪应对-30℃天气
座谈会上,哈市环卫办副主任孙明磊提出,目前使用的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有两个缺点:一是氯化钠融雪剂只能应对-20℃以上的天气,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时,该类融雪剂收效甚微;二是,氯化钠融雪剂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哈市要求少用甚至不用,只在坡路和交通节点使用融雪剂。
对此,省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建滨表示,目前比较有效又环保的融雪剂是以氯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这种融雪剂可应对-30℃的天气,从而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坡路不结冰。氯化钙融雪剂融雪速度非常快,是普通融雪剂的好几倍,而且对金属和植物的破坏性极小,建议在容易堵车的坡路和交通节点使用。
冬季不用乙醇汽油
出租车司机薛守平提出,现在路面上薄冰多的地方都是上坡和车辆行驶缓慢的地方,主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排放了大量的水,导致路面结冰,这和使用乙醇汽油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建议哈市冬季停用乙醇汽油。
对此,哈工大环保专家刘慧玲表示,机动车使用汽油和乙醇汽油都会产生水蒸气和水滴,使用乙醇汽油产生的水分更多一些。在哈尔滨机动车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水分,冬天不蒸发而是结冰,因此她建议冬季机动车应该使用产生水分少的燃料。
推广防滑轮胎
国外一家清雪设备的中国销售代表董先生表示,汽车厂家在车辆出厂时给车辆装配的均是四季轮胎,这类轮胎应付一般常见的路况没问题。但在北方寒冬季节,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和雨雪的增多,路面结冰情况频繁,常形成“地穿甲”现象,特别是雪融后路面更加湿滑,汽车的驱动轮很容易打滑或空转,上坡、起步、停车时还会出现后溜车现象,这些都造成冬季驾车的交通事故率远远大于平常。
对此,专家建议在冬季来临或者在气温下降到7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应该选择更换防滑轮胎,以提高车辆的附着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哈市冬季应推广使用防滑轮胎。
改造坡路路面 增加摩擦力
哈市道桥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在部分坡路上铺了一层尼龙防滑网,以提高地面的附着力,目前还在试验阶段,如果效果好将进行推广。同时,在新建和改造道路时,将考虑对坡路的路面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加路面的摩擦力,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沙子掺防冻液
对于现有的路面,在没有有效除冰的方法时,有人建议撒炉灰,但是由于撒完的炉灰很快被压实,很难清理。对此,省化工研究院总工陈建滨说,可以尝试用沙子掺乙二醇撒在路面上,可以有效起到防滑作用。陈建滨说,乙二醇是车用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惨了乙二醇的沙子撒后不冻在路面,用后容易清理。
撒路面防滑 买专业清薄冰设备
对于道路上的薄冰,现有的大型机械很难清理,只能靠人工。此前购买的破冰机,只能清理较厚冰层的冰,对于薄冰也无能为力。哈尔滨市城管局副局长魏昶表示,他们8日晚用改造的清冰机对路面上的薄冰进行试验清理,但是由于路面上的冰太薄,很难清理,砸重了破坏路面,砸轻了效果不好。
目前他们向上级部门打了报告,已经获得批准,购买一批清雪设备,其中主要就是用于清理薄冰的设备。魏昶表示,现在哈市有关设计人员也在进行清冰机械的研发和改造,他们也将对这些设备进行实地试验,如果效果好就会进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