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8日讯 近日,哈市首批200个出租车乘降点已经建设完成,预计春节后陆续投入使用,并逐步引导出租车驾驶员在乘降点上客、下客。乘降点充分发挥功能的前提是分布密度合理,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基础上,起到规范出租车停靠行为的作用。据悉,今年哈市还将建设1000个乘降点进行“加密”,使乘降点间距缩短至200米左右。
规范出租车停靠行为
“那天我正常开车,可前面出租车突然停车拉客,只能急刹车应对,差点追尾。冬天路面太滑,这样开车真危险。”一位司机向记者诉苦。近日记者走访时,看到过多起类似事件——路边有乘客招手,出租车便急停,个别司机甚至不将车辆靠边,后方车辆只能紧急避让,易引发交通事故。
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随着出租车乘降点的出现而改变。“出租车乘降点旨在解决出租车随意停靠的问题,只能在乘降点上客、下客,并通过即停即走的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蒋兴说。
据介绍,目前在部分外国及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出租车乘降点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在香港,路面狭窄的街道上乘降点使得车辆停靠有规可循,交通秩序井然。”蒋兴说道。
一二类街路率先布点
从去年开始,我市首批200个出租车乘降点开始建设,近日,这些乘降点已经建设完成,“仅有少部分由于所处地区条件所限,并未通电,灯箱和召车灯还无法正常使用。”蒋兴说。
据了解,首批200个乘降点主要建设在市区一二类街路,包括友谊路、新阳路、长江路、宣化街等,这些街路或是车流量较大,或是禁停路段,“按照规定,在禁停路段车辆不允许停靠,所以车辆在禁停路段上客、下客其实是违规行为。乘降点的设立,将解决这一问题。”蒋兴说。
在200个乘降点中,还包括3个出租场站,分别为万达广场站(道里区)、乐松广场站、融府康年站。场站与乘降点不同的是,规模更大,可允许车辆候客。同时,每个乘降点都配有灯箱,灯箱上方还安装了召车灯,当夜间市民候车时可按下按钮,召车灯便会点亮,告知过往车辆此处有人打车。
高密度设置方便租乘
“虽然200个乘降点已经建设完成,但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在春节之后。”蒋兴说。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便是密度不够,仓促投用将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以新阳路为例,目前仅有8个乘降点,其中从武警医院至经纬街一侧,只有3个。“这段路程4公里多,乘降点平均距离在1公里以上,总不能让市民走很远才能打车吧。”
按照规划,200米是乘降点间一个较为合适的距离,市民走出百八十米就可打车。于是,增加乘降点分布密度就成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今年我市计划新建1000个出租车乘降点,其中一部分对已有乘降点街路进行“加密”,初步规划主要在新阳路、友谊路、安国街增设乘降点,待达到200米间距后作为试验街路正式启用。同时,加快三环内主要街路的乘降点建设工作。目前,乘降点正在选址中。
逐步引导乘降点使用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对乘降点充满了期待与担忧,期待的是乘降点将使运营变得有序,担忧的是怕突然启用受到处罚。对此蒋兴表示,行管部门在启用乘降点时,前期将通过引导驾驶员、市民如何使用乘降点,逐步做到规范使用,给驾驶员、市民适应时间。
据介绍,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初步制定乘降点管理规定,并制作乘降点图册,清晰标明已有乘降点点位,预计在春节过后,以《须知》的形式发放给驾驶员。而后引导驾驶员对乘降点进行正确使用,如启用初期发现违规行为,以告知、教育等为主,“待经过一段时间后,乘降点布局得到完善,驾驶员、市民对其功能、使用已经熟悉、掌握后,再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蒋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