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28日讯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回社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27日,在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孟庆刚说,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也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处境。

孟庆刚
问题:“双向转诊”下转难落实
目前,城市社区医院医疗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与大医院差距明显,居民对它缺乏认同感。省政协委员、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孟庆刚说,首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短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设备配置不到位、医护人员人才短缺、技术水平偏低,导致部分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产生质疑。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未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异地就诊和转诊制度不完善,限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作用的发挥。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之间是“双向转诊”的关系,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但从实际效果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
建议:建立优势互补“双向转诊”制
孟庆刚建议,首先,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区经济和区域卫生规划,加强行业监管,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对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的就医误区,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如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提高社区保险报销比率、提高社区报销效率等手段,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缺乏全科医生。建议可采取上级医院专业医师巡回到社区指导,帮助会诊的办法。同时,在评定职称上,根据社区卫生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倾斜政策。
建议保险制度规定病人到二、三级医院挂号前,须先在社区就诊,经社区医生开具转诊单后,方可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并获得医疗保险付费,否则保险增加个人付费比例或者采取拒付的方式。同时,建议实施二、三级医院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指定社区服务半年的规定,以提升社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孟庆刚建议,我省应建立优势互补的“双向转诊”制,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为技术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的合理分工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回社区”。